资源简介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010 时间:4、4【课前自学案】【高考考点】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基础知识落实】(同桌之间相互检查)1.文化多样性:表现、为什么尊重?怎样尊重?2.文化交流:途径、手段、意义、要求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特点、作用、正确态度4.继承与发展的关系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6.文化创新:为什么?怎样?【自主构建本专题知识体系】【课内探究案】【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钟)1.民俗节日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3.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发展要先继承,后发展。( )5.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走进高考】(研学共用)(2013年山东)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热点链接】(研学共用)“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毫无疑问,2015年是“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材料一: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将中国与亚、欧、非三大洲的众多国家联系起来,丝绸、瓷器、香料络绎于途。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一带一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8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应如何搞好文化传承与创新?(10分)(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12分)(4)某省恰处于“一带一路”的焦点位置,为落实国家战略正积极规划本省经济升级版。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该省提供两条建议。(4分)【当堂检测】(研学共用)1~3为A层;4~5为B层;6为C层1.(2014·江苏高考)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2014·新课标全国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4.(2014·江苏高考)“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14·四川高考)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A.①③, d, T Y! W5 B: [ B.①④5 V. b7 G# @6 _+ U C.②③4 D" b) g- _- W; D7 e9 Q3 + M D.②④/ B7 b% i% b K0 G# d7 Q6.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等。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课后拓展案】1~4为A层;5~7为B层;8为C层1.201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说明:①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平等是文化趋同的保障③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文化自治权 ④我国坚持和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3.2014年11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①能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能巩固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5.羊年开春,根据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该剧所展示的那种奋斗拼搏精神深受观众认可和喜爱。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经典能影响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人物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执着。这告诉我们:①精神活动可以脱离物质活动而存在 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这是因为: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中7.在杭州“丝绸路·中国梦·2013中华丝绸文化论坛”上,著名绸企万事利集团将其利用无涂层微喷技术成功复制、还原流失在海外的12幅敦煌丝绢古画赠送给了敦煌博物院,轰动了海内外。“无涂层微喷”是万事利的专利技术,这种现代生产工艺,采用不带任何化学品的原料,还原的古画精度甚至超过了原画。这表明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作用日渐突出 ④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研学班用)材料一: 2014年,山东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系列举措:加强古籍整理,出版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创新“图书馆+书院”的模式,拉近民众与传统文化距离;加强文物保护,推选2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齐鲁文化走出去打响孔子品牌,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让独具魅力的齐鲁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材料二: 山东省D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注意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微尘”爱心团体、“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感动D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弘扬传统文化举措的积极作用。(10分)(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价值观道理。(8分)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内探究案】【走进高考】(1)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2)答案: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热点链接】(1)繁荣了商业贸易。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①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②促进了沿途各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从而促进各国文化的发展。(2分)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分)(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共谋发展。(2分)②立足新的实践,创新思路合作模式,谋求新的发展机遇。(2分)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加强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④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分)⑤汲取欧洲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分)②建设“一带一路”,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分)③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3分)④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从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坚持正确的义利观。(3分)(4)示例:①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改革新机遇。树立改革意识,推动地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向前发展。(2分)②切实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制定规划和落实规划中都要相信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当堂检测:1~5:A B D C D6.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3分)(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分)(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分)(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分)【课后拓展案】1~7:ACCAB AC8、(1)①立足社会实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创新发展。②整理出版文化典籍,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③创新文化传播模式,使其能够传递、沟通和共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文明的研究,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⑤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的借鉴融合。(10分。每要点2分)(2)①通过先模人物和群体精神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凝聚道德力量,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通过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④先模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中实现价值。(8分。每要点2分,每分句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