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级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板上C. 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 D.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核内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都为1:1B.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所有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只有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有3、下列有关实验材料选择和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遗传的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选择根尖分生区,观察减数分裂可选择成熟的精巢C.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D.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选择引流法,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纸层析法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用桃花的雄蕊制成的装片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5.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6、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相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4对、DNA分子8个B. 如果a上有D基因,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dC. 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D.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7、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中部分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M、m和N、n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分裂情况的分析,合理的是()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D.M和N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8.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和数量等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变化是区分细胞分裂图像的重要依据。某动物器官内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细胞内有2个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中期B.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丙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一定相同D.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9.若某卵原细胞有处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下列四个细胞是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的是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10.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和图②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②可通过④→⑤→④→③→②的过程来形成C.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D.细胞⑤中的染色体数是①或②的四倍11.某同学对野生果蝇(2n=8)的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树木建立如下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过程中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B.甲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与丁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相同C.丙→乙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D.丙时期的所有细胞含有中心体、纺锤丝和同源染色体1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消失都在ef段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46对同源染色体D.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13、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二倍体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C.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于丙图中的B组细胞D.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14.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DNA复制的结果B.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C.处于E→F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以是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也可以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D.由D→E和N→R,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后,细胞分裂的结果15.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部分( )A.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1:1 B.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16.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基因A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的比例为 ( )A.6:2:3:1 B.9:3:3:1 C.15:5:6:2 D.15:2:6:117.番茄中紫茎(A)对绿茎(a)呈显性,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呈显性,F1代表型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的亲本组合是 ( )A.Aacc和aacc B.AaCc和aaCc C.AaCc和AaCc D.AaCC和aacc18.水稻的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行实验时,应对母本去雄、父本去雌B.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C.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2种表现型D.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3种基因型19.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 ) A.9∶3∶1 B.3∶2∶1 C.1∶2∶1 D.4∶4∶120.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B.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D.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1.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B.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2n-1)/(2n+1)C.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l:1D.浅绿色植株自由交配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n/(n+2)22.圣女果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橙色等,圣女果果皮颜色与色素的积累量有关,番茄红素由无色前体物基因A基因B质1和橙色前体物质2转化而成。已知基因A、B、H编码分别编码三种酶参与上述色素的合成,酶A与酶H属于同工酶(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三种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b、h,且不能编码正常酶。下列选项中不同基因型的植株分别对应红色果和橙色果的是( ) A.AAhhBB、aaHHBB B.aaHHbb、AAhhbb C.AAHHBB、AAhhbb D.aaHHBB、aahhBB23.豌豆的紫花(A)对白花(a)完全显性,紫花豌豆(Aa)自交产生F1,取F1中紫花豌豆自交产生F2,则F2中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 )A.1/8 B.1/4 C.1/9 D.1/624.在郫都四中一教楼与二教楼、二教楼与三教楼之间栽种了许多榕树(2n=26),它们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榕树为雌雄同株,茎干上生有许多根须状的气生根,气生根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如图显示了榕树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B.图中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图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9:3:3:1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型且比例为1:2:125.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产生雌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3/5不含该基因的雌配子,但在产生雄配子时不存在此现象。该植株自交,子一代自由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1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14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C.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7:2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每空1分,共11分)图甲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 期。(2)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若想观察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最好选在_________之间某一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3)图乙中,①细胞中含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个四分体,_____条染色单体;①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4)图乙中,②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_段,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填字母);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5)图乙中,③细胞的名称是 。27.(每空1分,共10分)右图甲是连续分裂的一个细胞中不同时期核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 (用字母表示),就乙图来说,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2)甲图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 段,对应于乙图中的 图。(3)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 所示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 段。(4)甲图中cd段染色体的 排列 上,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 的合成。(5)从图中可见,母细胞和子细胞中DNA的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是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 的稳定性。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有 种可能。(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是 组。(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2分)。29.(每空2分,共10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 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_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___ ___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_ _ _ ,则该推测成立。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拟南芥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形态特征分明、易于观察,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拟南芥易于保持遗传稳定性,利于遗传研究,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拟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表型,已知紫色果瓣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拟南芥果瓣的紫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1分)。若不同基因型的两白色果瓣植株杂交,所得F1中紫色果瓣:白色果瓣=1:1,则两亲本基因型为 。(2)现有纯合紫色果瓣植株和不同基因型的纯合白色果瓣植株若干,请从中选取合适植株设计实验验证控制拟南芥果瓣颜色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3)若中间产物为红色,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是,F1白色果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B C A D D B B A A D B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B C B C B B A C D D D26.(1)DNA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只有答全才能得分)(2)BC (3) 4 0 0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4)BC B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只有答全才能得分)(5)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只有答全才能得分)27. (1)fl 间 (2)bc(或hi) B(3)A de(或jk) (4)着丝点 赤道板 蛋白质(5)遗传性状(1) 白色 A (2) 2 (3) 2∶1 (4) 紫茎 D和E(5)绿茎∶紫茎=3∶1(2分)29.(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30.(1) 相对性状(1分) AAbb×aaBb或Aabb×aaBB(2) 实验思路:取紫色果瓣纯合植株与aabb白色果瓣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代,F1代自交获得F2代,观察并统计F2代的表型及比例(或:实验思路:取紫色果瓣纯合植株与aabb白色果瓣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代,F1代与aabb白色果瓣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2代,观察并统计F2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紫色果瓣:白色果瓣=9:7(或:预期结果:紫色果瓣:白色果瓣=1:3)(3) 紫色果瓣:红色果瓣:白色果瓣=9:3:4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