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命题人: 做题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文明形态有“前文明形态”,这是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然后进入“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是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基础之上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人的依赖关系”。只有摆脱了“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的未来社会,才会形成“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据此可知( )
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②“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人类文明最低阶段
③进入“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标志着私有制确立,是人类社会的倒退
④“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与“前文明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
③封建社会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
④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变式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
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
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变式题1: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开篇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登天堂,人们正在下地狱”。这段话( )
①表明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两极分化严重
③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④用辩证的思维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两面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变式题2: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之一。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中文翻译“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终归是空想,根本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
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B.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C.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D.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缺乏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7.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入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7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历经从理论传播到革命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封闭建设到改革开放,这其中有高歌凯进也有低谷徘徊。下列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应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巴黎公社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
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二战后中国和越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对我们新时代社会发展启示是( )
A.通过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B,通过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阶级矛盾
C.要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飞跃
D.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0.(2024·山东济宁·二模)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然而直到今天,资本主义还在继续发展,共产主义还很遥远。因此,一部分人的共产主义信仰出现了动摇,对两个“不可避免”产生了质疑。下列最能论证两个“不可避免”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今世界被反复地得到验证
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
③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同轨迹,充分论证了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崛起,世界力量格局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到:“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这告诉我们( )
A.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B.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产物,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
C.马克思主义因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正确,并不断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材料表明( )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改变国家命运需要另辟新路
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
④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纪录片《重生》聚焦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的28年奋斗的不平凡历程,深度挖掘了我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革命救亡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历史。在这不平凡的28年里(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因中国特殊国情,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骤
③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变式题1: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过百余年“赶考”征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河北某中学举办“光影追溯·圆梦之旅”摄影展,同学们的认识与图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
①小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小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④小磊: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从思想启蒙逐渐转向革命行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这段历史被称为“觉醒年代”,这里的“觉醒”指的是(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先进分子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并不是一种进步,反而是人类社会的倒退”。
据此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材料二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在20世纪爆发了更多的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2021年美国债务危机迎面而来。当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是让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于停滞,引发激烈的党派斗争,造成社会与文化撕裂,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蒙上阴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与难以治愈,马克思早就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当今资本主义虽然没有灭亡,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尽管将社会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但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启了人类新纪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无疑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1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东亚病夫”的颓势任由列强宰割,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地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党史,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中吸取营养。
结合上述材料,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分析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