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教材内容包括多个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相关的观察引导。例如,通过“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差异;利用“听声音猜物体”的活动,训练学生用耳朵进行观察的能力;还有“摸一摸猜物体”的游戏,锻炼学生触觉观察的敏锐度。在这些游戏活动中,穿插着对观察方法、观察顺序以及如何准确描述观察结果的教学内容。(一)教材课文内容举例“观察小彩球”教材展示了一组彩色小球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小球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小球的数量和颜色分布,再逐步观察单个小球的细节特征,如是否光滑、有没有图案等。同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哪个小球的颜色最鲜艳?”“这些小球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等,激发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声音的奥秘”课文呈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声音的场景图,如闹钟滴答声、风吹树叶声、敲击锣鼓声等。学生通过倾听不同声音的特点,尝试分辨声音的来源、高低、强弱等属性。并且会有一些拓展问题,如“怎样让声音变大或变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二、整体设计思路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物品入手,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观察活动。首先通过简单直观的视觉观察游戏,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如按顺序观察、对比观察等。接着引入听觉和触觉观察游戏,拓展学生的观察感官体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声音特点、表面触感等。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知道不同感官在观察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观察顺序和对比观察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观察经验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准确描述观察结果。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顺序。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感官观察到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六、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观察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七、教学准备教学相关的图片、音频、实物道具等,如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球、装有不同物体的盒子(可以通过听声音和摸形状来猜测)、发出不同声音的乐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频等。为每个小组准备记录纸、彩笔等工具。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装着一些有趣的东西,但需要通过观察才能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观察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教学做铺垫。(二)视觉观察游戏——找不同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如小动物的数量、花朵的颜色、物体的位置等。让学生分组观察图片,找出不同之处,并记录下来。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找到的不同点,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观察和表达中的错误。(三)观察小彩球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彩色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提问:“你们看到的小球都有哪些颜色?哪种颜色的小球最多?”“这些小球的形状是一样的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清小球的数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尝试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小球,并说一说这样排列的好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顺序,使观察更加有条理。(四)听觉观察游戏——听声音猜物体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些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如闹钟、铃铛、木鱼等。让一名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随机选择一个物体发出声音,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来猜测是什么物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听觉进行观察,感受声音的不同特征。邀请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如声音的高低、强弱、节奏等。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察角度。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并记录猜对的次数。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五)触觉观察游戏——摸一摸猜物体把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橡皮、乒乓球等,放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伸手到袋子里摸一摸物体,通过触觉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等特征,然后猜测是什么物体。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触觉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在学生猜测后,拿出物体进行验证,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触摸时的感受。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触觉观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只用触觉观察和用多种感官观察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感官观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六)综合观察活动教师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放置一些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颜色鲜艳、会发出声音、形状独特等。让学生分组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些物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信息。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感官运用进行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七)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运用的感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八)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文字等方式呈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有趣的现象,并和同学、老师交流分享。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