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单元导读页中的人文主题导语“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是学习的重点。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要求将学习到的童话拟人化的表达,迁移运用到单元习作中。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体的初步认识。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结合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都体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教学指向。【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学习重点,已从第一学段以识字、写字转向为学阅读、学表达;从阅读积累来看,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的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再加上学生课外童话阅读积累,所以让学生在童话这一文体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以及“试着编童话、写童话”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契合的。但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低段学习向中段学习过渡,字词学习、课文朗读等能力仍然需要继续加强训练,《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课内学习少有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这些难度体现在课文生字多、多音字不好读好;课文太长,对学生实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也造成一定困难;另外,对刚进入三年级学生来说把握长课文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一任务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进行训练。【课标目标】1.课标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学段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本课目标:培养童话的领悟力,感悟人物形象;培养童话阅读的再造想象能力,进入童话阅读的诗意世界;促进精神成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奇妙幻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虽然一次次幻象破灭仍不放弃追求美好愿望,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按照统编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题、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展开教学设计,在体会五次幻象丰富想象的阅读感受中,调动学生阅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文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感受童话想象的奇妙;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幻象即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愿望,进入童话阅读的诗意世界;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进行阅读勾连,感悟童话要义,感悟童话的美好、温暖。紧扣童话文体,不做内容的过多分析,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学习聚焦于读童话、说感受,从中体会童话的丰富想象,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能力提升,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延伸感悟童话丰富想象阅读体验,为习作编童话、写童话做好学习的铺垫。长课文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通过学生的课前的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后练习中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相应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学习单的运用是既能为课堂教学你做好补充,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旧、饿、卷、燃、焰、蜡、烛、富、划”9个生字,读准“挣、几、晃、喷”4个多音字,会写“柴、怜、焰、蜡、板”5个生字。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愿望。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1.印制学习单。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1.单元导入,明晰学习内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学习(出示单元页),指生读单元人文主题。揭示单元学习内容:童话故事。2.阅读回顾,铺垫童话教学师: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故事里什么角色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师:同学们提到的都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人啊事物啊,别看它们不起眼,可在童话故事里它们变得生动而奇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呢?指生说,预设:童话故事里有想象。师:正是这些丰富的想象,把平常普通的事物写得奇妙而生动了,就吸引着我们去读。3.语文要素,明晰学习任务师:有个童话作家这样说(课件出示)“从平常生活里写出奇妙的童话。”学生齐读。师:这个单元,我们就是要带着这样的任务去学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生读语文要素。师:不仅这样,学习完这个单元我们还要“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生读语文要素。师:学习完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着从普通的事物和平常的生活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编童话写童话。【设计意图】引导关注单元页学习,旨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教学资源,从单元页中了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形成单元统领学习能力,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创设情境,引入课文学习师:老师说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火柴,你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生答。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柴”字。齐读课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童话之王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2.教师范读,进入童话意境教师范读课文。学习要求:有读不好的字音做上记号。【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旨在学生已有的课前朗读预习基础上,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童话故事,化解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读长课文困难。在教师朗读、学生耳读和眼读中带领学生感受童话想象的奇妙的同时,也为后面学生朗读好课文做初步的示范。3.识字写字,感知故事内容(1)“旧围裙 卷发 富商”指名读。谈话理解“富商”。(2)归类识字:“点燃 火焰 蜡烛”指导书写“焰”笔顺。观察易错字“蜡”,字理学习:蜡,原来是指白蜡虫以及一些小动物身上的油脂,可以燃烧,所以蜡字和燃、焰、烛的偏旁不一样,是虫字旁:书写“蜡”。生写字,相机点评。(3)词串学习第一组:“又冷又饿 没挣到一个钱 蜷缩成一团 几乎冻僵了”相机指导多音字“挣”“几”,组词辨析。引导学生关注词串特点——卖火柴。第二组:出示擦火柴一组词串,“暖和的火炉 明晃晃的蜡烛 喷香的烤鹅 划出一道红光”指导读好多音字,相机理解“明晃晃”“喷香”。第三组:“多么温暖多么幸福”指导读出画面感读出感彩,关注短语特点——写小女孩冻死前感受。【设计意图】在词语和词串的学习中,解决生字和多音字教学。巧妙将词串分为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三组,旨在不露痕迹地培养三年级学生学会梳理课文内容的能力。要让三年级学生梳理一篇长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能力的培养需求一定的过程和一定的方法,所以通过有意识的课堂学习后,再在学生课后来进行练习,达到既培养能力又回顾学习的目的。三、梳理幻象,感受幻象奇妙1.检查预习,学生学习汇报师:课文5-9自然段写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是什么?边汇报边圈画。【设计意图】长文短教,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单指导预习勾画五次擦燃火柴的语句及看到的幻象,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经济解决课堂教学时间。2.梳理幻象,感受幻象奇妙师:(出示表格)同学们刚才汇报的这些事物,是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奇异的幻象,这些幻象哪一次让你印象最深刻,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让你印象深的原因。(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读幻象、说感受。学生汇报。指导学生说出对幻象的感受,体会想象的丰富和奇妙。相机指导朗读第二次幻象,再造想象,读出画面感,感受想象的奇妙。师:小小的火柴为什么那么神奇,让小女孩产生奇异的幻象呢?了解了小女孩命运,就会有答案了。【设计意图】五次幻象的梳理,既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又关注学生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阅读感受,可以与同学交流、可以通过朗读展示、可以谈个人体会等,从而在学生原有水平上螺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的五次幻象,体会了想象的奇妙,这节课学习之前,先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怎样:二生上台听写,学生作业纸上听写“可怜”“亮光”“地板”。相机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师:小小的火柴真的很奇妙,可以产生奇妙的幻象(板书“幻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妙的幻象呢?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你就会有答案了。呢?一、对比阅读,探究愿望根源师: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可怜的小女孩!”为什么说这是个可怜的小女孩?1.了解处境,体会女孩可怜师:默读1-4自然段,找出让你体会到的现实中描写小女孩可怜的句子。生学习。汇报。适时点拨勾画的句子,边汇报边填写表格: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到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处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冷,小女孩饿,小女孩痛苦孤独、小女孩没人疼爱。【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学习和交流学习,体会小女孩悲惨命运,为学生下一环节感受小女孩内心渴望做好学习铺垫。2.对比阅读,理解愿望根源师:对照表格,有没有发现小女孩产生的幻象和她的现实处境是有关联的?生思考,回答。(结合学生学习,相机补充第五次幻象“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结合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现实是小女孩冻死了。)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没有的,幻象中就出现,幻象其实就是小女孩对生活中缺少的事物的渴望,是小女孩内心的愿望。板书“愿望”。师:每次幻象都体现了小女孩什么愿望呢?四人小组讨论并填写学习单上幻象对应什么愿望。(合作学习)学习汇报。【设计意图】在感性认识五次擦燃火柴表达的愿望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提取关键词,培养学生书面语言归纳、概括、表达能力。二、感悟愿望,体会人物品质1.愿望屡空,执著追求美好师: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只能出现在幻象中,可是当火柴灭了的时候,现实是这样的,课件:“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学生情境朗读语段。师:一次次愿望破灭,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放弃了她在幻象中实现的美好愿望了吗?生答略。师:第四次擦燃火柴奶奶出现的时候,小女孩不能再让唯一疼爱她的奶奶消失了。她是怎么做的?课件:“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学生朗读。关键词体会小女孩不放弃美好愿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跳出故事内容,初步感悟文本的深层文化内涵——小女孩命运悲惨,却执着于美好的品质。2.以乐衬哀,感受死亡结局师:就这样小女孩带着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死了。课件:“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学生朗读,体会死亡。师:死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但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小女孩死的时候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生答略。师:小女孩在冻死前看到过许多美好的事物,她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课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学生齐读,感受小女孩死前看到的美好给她带来的满足。【设计意图】紧扣童话文体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跳出来又走进去,在故事的结局中体会小女孩在幻象中也要追求美好的愿望。三、意义小结,感悟童话精义1.联系经验,体会故事结局师:课文学习完了,谁能说一说,这个童话故事和我们之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有什么不同?生预设: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都是美好的结局,童话里的角色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个故事有些悲惨。师:你很会读书。我们读过的童话故事大多都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美好的结局。比如,小壁虎的尾巴又长出来了,三只小猪战胜了大灰狼,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所以读童话故事中教给我们美好、正义和善良。【设计意图】联系阅读经验,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培养学生学习和勾连意识,同时感受童话故事并不只是完美结局。2.意义建构,感悟童话精义师:这个让我们感觉不一样的童话故事,同样存在美好,你体会到了吗 生答略。师:小女孩美丽、乖巧,虽然穷困、悲惨,但却怀着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的美好追求。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学习,体会了童话故事想象的奇妙,从童话故事中读懂可怜的小女孩虽然生活悲惨,却心存美好向往,这就是童话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在童话中感受美好,做一个善良美好的人。(板书“美好”。)【设计意图】意义建构,引导学生感悟童话精义: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想象奇妙及童话文体承载的人文价值。【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焰) (蜡)幻象 美好 愿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