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生物一轮基础练习 大单元综合测评(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中生物一轮基础练习 大单元综合测评(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大单元综合测评(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
1.[2024·湖南长郡十五校联考]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B.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在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2.[2024·重庆主城区适应性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以下关于假说—演绎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出的假说和进行演绎的过程只能通过文字形式表示
B.孟德尔在研究两对遗传因子时提出受精时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这属于提出假说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最终得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这一假说
D.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不平行关系
3.[2024·广东四校联考]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最终得出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免去人工传粉的麻烦
B.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C.黄色圆粒(YyRr)豌豆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4.[2024·上海徐汇期末质量抽查]A1、A2、A3是控制某植物花粉的复等位基因,已知同种配子传粉子代不育,则表中“?”的基因型为(  )
A1A3 A2A3
A1A3 A1A3 A1A2、A1A3、A2A3
A1A2 ? A1A2、A1A3、A2A3
A.A1A2、A2A3、A1A3 B.A1A1、A2A3、A1A3
C.A2A3、A1A3、A3A3 D.A1A2、A1A3
5.[2024·重庆主城区适应性测试]果蝇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G对g的显性表现形式为完全显性),若某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出现异常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测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1∶1
B.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杂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5∶1
C.若G/g位于X染色体上,含Xg的雌配子致死,则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
D.若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能说明含Xg的雌配子致死
6.[2024·江苏苏州调研]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花极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而利用花粉不育育种则无需去雄。已知该植物花粉的育性是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植株只含有其中的一种)共同控制,基因型可表示为“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如植株N(aa)、花粉N(a),导致花粉不育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N、S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基因型为N(Aa)的父本可通过精子将其N基因传递给子代
C.若要获得基因型为S(Aa)的植株,应优先选择S(aa)为母本
D.若基因型为S(Aa)的植株自交,则子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
7.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性状分别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株杂交,得F1,选取F1中数量相等的两种植株分别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所有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
B.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
C.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
D.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所有后代表型比例为9∶15∶3∶5
8.[2024·上海徐汇期末质量抽查]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SOS1、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高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三者相同
9.[2024·重庆主城区适应性测试]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鲜红=9∶6∶1。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型及其比例是 (  )
A.2鲜红∶1蓝 B.2紫∶1鲜红
C.1鲜红∶1紫 D.3紫∶1蓝
10.[202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同株,两性花。野生型(基因型AABBcc)为高秆,3对基因独立遗传,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稳定遗传矮秆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为矮秆。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型(株数)
Ⅰ F1×甲 高秆(198),矮秆(601)
Ⅱ F1×乙 高秆(101),矮秆(699)
Ⅲ F1×丙 矮秆(798)
A.甲、乙、丙的基因型都无法确定
B.杂交Ⅱ的子代高秆植株基因型不唯一
C.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杂交Ⅲ的子代中矮秆植株有6种基因型
D.用杂交Ⅰ子代中高秆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高秆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高秆植株所占比例为21/32
11.[2024·辽宁阜新二模]某种霉菌菌丝的红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将红菌丝霉菌与白菌丝霉菌杂交,得到二倍体杂合子(图中的1)。在子囊中合子依次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生成8个单倍体子囊孢子。将子囊孢子依次分离培养,结果是四个长红菌丝,四个长白菌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菌丝红色对白色为显性
B.图中4中的子囊孢子基因型存在AA和aa
C.该实验验证了基因分离定律
D.图中2→3代表有丝分裂的过程
12.[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二模]某同学用小球模拟红绿色盲基因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分布:向甲容器中放入10个红球代表B基因,5个白球代表b基因,再放入15个蓝球;向乙容器中放入若干红球和白球。从两个容器中随机各取出1个球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小球放回原容器摇匀,重复多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容器中可放入10个白球和20个红球
B.甲容器代表的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1/3
C.乙容器代表的女性群体中,色盲频率为1/18
D.用该模型模拟出子代女性色盲的概率为1/18
13.[2023·湖北卷]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
14.[2024·湖北七市州一模]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该病在女性中发病率为1%。图乙表示甲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电泳后结果(不同长度片段分布位置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位于X染色体上,若6号个体含a,a不可能来自1号
B.3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1
C.若4号再次怀孕,可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携带a
D.该遗传病可能由正常基因A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
15.[2024·河北唐山二模]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由A、a控制),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由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某种基因型的合子完全致死,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 红眼灰身雌果蝇×红眼灰身雄果蝇 

F1 红眼灰身 红眼黑身 白眼灰身 白眼黑身
雄性 301 99 298 103
雌性 501 203 0 0
A.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B.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雌性中的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
C.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红眼灰身雌性均为杂合子
D.选择F1中的红眼黑身雌性与白眼灰身雄性杂交,子代白眼黑身雄性所占比例为1/32
16.[2024·沈阳高中联合体期末]研究发现基因家族中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E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F1个体随机受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3∶1
B.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EE∶Ee∶ee=3∶4∶1
C.F2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5/32
D.从亲本→F1→F2,e基因的频率逐代降低
17.[2024·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诊断]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翅型、眼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用一只灰身残翅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长翅红眼雄果蝇杂交,对所得的大量子代表型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F1 红眼∶白眼 长翅∶残翅
1/2灰身 3∶1 1∶1
1/2黑身 3∶1 1∶1
A.不能确定体色与翅型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B.不能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C.不能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
D.不能确定控制翅型的基因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
18.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瓣色素的形成途径如图所示。酶①、酶②、酶③的合成依次受显性基因A、B、D控制,对应的隐性基因不能控制酶的合成,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当酶②存在时,黄色素能全部转化为红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素和红色素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白花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B.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绿花∶黄花=9∶3∶3∶1,则该植株开红花
C.纯种的蓝花植株与纯种的红花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
D.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花∶蓝花∶红花∶绿花∶黄花∶白花=27∶12∶9∶9∶3∶4
19.[202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如图为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与辰砂眼基因v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碱基序列不同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摩尔根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的
D.基因cn、cl、v、w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20.[2024·河北唐山普通高中模拟演练一]某同学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女孩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了调查,记录结果如下(“O”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代表患病情况未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 O √ O √ √ O O √
A.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B.若祖父正常,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祖父患病,这个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D.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简答题(共55分)
21.(12分)[2023·全国乙卷]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中所含色素种类决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催化,其中酶1的合成由A基因控制,酶2的合成由B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某研究小组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研磨,得到了甲、乙花瓣的细胞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基因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
①取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
③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
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煮沸会使细胞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②中,两种细胞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断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
22.(14分)[2023·新课标卷]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翅型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②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果蝇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一群繁殖多代的野生型果蝇(有斑纹)种群中偶尔出现了一只无斑纹雄果蝇。为探究斑纹的显隐性及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 F1 F2
野生型雌果蝇×无斑纹雄果蝇 雌雄果蝇均为有斑纹 有斑纹∶无斑纹=3∶1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腿部的有斑纹为________性状,为确定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并统计F2中无斑纹果蝇的性别,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
(2)
果蝇的性染色体如图所示。若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基因A/a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精确定位基因A/a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设计:让F2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3,从F3中选择出________雌果蝇,让其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雌雄果蝇均为有斑纹,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雌果蝇均为有斑纹,雄果蝇均为无斑纹,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5分)[2023·海南卷]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________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D/d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________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
大单元综合测评(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1.答案:C
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仅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Aa×Aa),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XAXa×XAY);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2.答案:B
解析:提出的假说和进行演绎的形式不仅有文字,还有遗传图解、棋盘等图解等形式;孟德尔在研究两对遗传因子时提出受精时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这属于提出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这一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的假说就是结论;萨顿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平行关系。
3.答案:B
解析:豌豆是自花受粉,但在实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传粉;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进而可推断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不等,精子数量多于卵细胞数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A1A3能产生A1、A3两种配子,A1A2能产生A1、A2两种配子,由于同种配子传粉子代不育,故二者杂交,子代中不存在A1A1基因型个体,子代只有A1A2、A2A3、A1A3。
5.答案:B
解析: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测交,如果gg作为父本,则产生的配子是g,后代显隐性性状比例为1∶1;如果Gg作为父本,则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G∶g=2∶1,所以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2∶1,A错误;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杂交,亲本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G∶g=1∶1,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G∶g=2∶1,所以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5∶1,B正确;若G/g位于X染色体上,含Xg的雌配子致死,则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1∶1,而且这种情况下,也不会有父本XgY的存在,C错误;若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能说明含雄配子Y一半致死,D错误。
6.答案:C
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的遗传,不适合质基因的遗传,N、S基因为质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线粒体基因为母系遗传,所以基因型为N(Aa)的父本不能通过精子将其线粒体中的N基因传递给子代;由于S(aa)的花粉不育,若要培育出S(Aa)的植株,则形成其配子的S(a)只能来自母本,因此母本最好选用S(aa)且不用去雄;植株S(Aa)自交,由于S(a)花粉不育,因此父本只产生S(A)的雄配子,与母本产生的S(A)、S(a)的雌配子结合,子代可产生S(AA)和S(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7.答案:C
解析:分开统计分析,绿色∶黄色=3∶1,高秆∶矮秆=1∶1,用于测交的F1基因型是YyDd和yyDd,双亲基因型可以是YyDd和yydd;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5种;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YyDd自交子代比例为9∶3∶3∶1,yyDd自交子代比例为12∶4,所有后代表型比例为9∶15∶3∶5。
8.答案:C
解析: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SOS1、SOS2、SOS3分别用A、B、D来表示,植株甲可产生ABD和abd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让甲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是3/4 ;植株乙可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让乙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是9/16;植株丙可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让丙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是6/16,丙后代出现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小,C正确。
9.答案:B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子,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蓝∶紫∶鲜红=9∶6∶1,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 Aabb、1/3aaBb、1/3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
10.答案:D
解析:题中涉及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高秆基因型为A_B_cc。杂交Ⅰ中,F1(AaBbCc)与甲杂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1∶3,即A_B_cc占1/4,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杂交Ⅱ中,F1(AaBbCc)与乙杂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1∶7,即A_B_cc占1/8,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子代高秆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杂交Ⅲ中,F1(AaBbCc)与丙杂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全部为矮秆,可知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aaBBCC或aabbCC,又因为突变体相对杂交的其中一组F1为AaBbCc,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乙的基因型为aabbcc,所以丙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C或aaBBCC,杂交Ⅲ子代中矮秆植株基因型有8种;杂交Ⅱ的子代高秆基因型为AaBbCc;由于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与F1杂交后代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1/2AABbcc和1/2 AaBbcc或1/2AaBBcc和1/2AaBbcc,乙的基因型为aabbcc,杂交Ⅱ子代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因此杂交Ⅰ子代高秆与杂交Ⅱ子代高秆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高秆植株(A_B_cc)所占比例为21/32。
11.答案:C
解析:因为杂合子性状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红色和白色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由题干“在子囊中合子依次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生成8个单倍体子囊孢子”推知,1经减数分裂Ⅰ形成2,2经减数分裂Ⅱ形成3,3经有丝分裂形成4,4中的子囊孢子为配子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基因型为A或a,B、D错误;8个子囊孢子经培养后,4个长红菌丝,4个长白菌丝,说明二倍体杂合子Aa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12.答案:C
解析:红绿色盲基因(b)在男、女群体中的基因频率相等,都为1/3,故代表女性群体的乙容器内可放入10个白球(b)和20个红球(B),A正确;用小球模拟红绿色盲基因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分布,故可推测甲容器中的红球、白球和蓝球分别为XB、Xb和Y,即甲中色盲基因频率为5/(5+10)=1/3,B正确;Xb的基因频率为1/3,女性群体中,色盲频率为1/3×1/3=1/9,C错误;该模型中,男性群体中产生的配子为XB∶Xb∶Y=2∶1∶3,女性群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与比例为XB∶Xb=2∶1,故子代XbXb的概率为1/6×1/3=1/18,D正确。
13.答案:B
解析:儿子的A、B、C基因中,每对基因各有一个来自父亲和母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而不会获得父亲的A、B、C基因,A错误;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由于儿子的基因型是A24A25B7B8C4C5,其中A24B8C5来自母亲,而母亲的基因型为A3A24B8B44C5C9,说明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A3B44C9,B正确;根据题目信息,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根据儿子的基因型A24A25B7B8C4C5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基因连锁遗传,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假设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根据图乙的电泳结果,1号、2号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后代基因型只能为Aa,但根据电泳结果得出,3号个体基因型为AA,所以假设不成立。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3号基因型为XAY,4号基因型为XAXa,假设成立,则5号基因型为XAY,若6号个体含a,其致病基因来自4号,而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A正确;3号基因型为XAY,其与正常女性中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结婚,有1/4的概率生出患病孩子(XaY),女性群体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则Xa的概率为1/10,XA的概率为9/10,进而可求出女性中XAXa的概率为1/10×9/10×2=18/100,XAXA的概率为9/10×9/10=81/100,正常女性中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为18/100÷(18/100+81/100)=2/11,故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11×1/4=1/22,B错误;4号(XAXa)携带致病基因,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可通过基因检测等判断胎儿是否携带a,C正确;致病基因a与正常基因A片段长度不同,故致病基因可能由正常基因A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红眼灰身雌雄果蝇杂交,F1的雄蝇中红眼∶白眼≈1∶1,但雌蝇全为红眼,这说明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A/a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双亲基因型为XAXa、XAY;F1中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雌性个体灰身∶黑身≈5∶2(由题意推测F1雌性中的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推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为Bb,A错误,B正确;双亲基因型为BbXAXa、BbXAY,若不存在致死,F1中的红眼灰身雌性个体有BBXAXA、BBXAXa、2BbXAXA、2BbXAXa,这说明致死的红眼灰身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若BBXAXa致死,则F1红眼灰身雌性中BBXAXA为纯合子,C错误;F1中红眼黑身雌性个体有1/2bbXAXA、1/2bbXAXa,白眼灰身雄性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则子代白眼(bb)个体为2/3 Bb×bb→2/3×1/2=1/3,黑身雄性(XaY)为1/2XAXa×XaY→1/2×1/4=1/8,子代白眼黑身雄性所占比例为1/3×1/8=1/24,D错误。
16.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Ee的植株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雄配子中E∶e=1∶1,E基因能杀死体内2/3不含E基因的雄配子,则存活下来的雄配子中E∶e=3∶1;基因型为Ee的个体自交,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E∶e=1∶1,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E∶e=3∶1,F1三种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3∶4∶1;正常情况下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e=5∶3,因为E基因能杀死2/3不含E的雄配子,则F1自由交配产生F2时,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E∶e=5∶3,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E∶e=5∶1,自由交配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25∶20∶3,基因型为ee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6;由于每一代中基因E都会杀死2/3含基因e的配子,所以e的基因频率逐代降低。
17.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只看体色与翅型,体色(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与翅型(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C/c表示),子代表型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母本Aacc与父本aaCc,若体色(A/a)与翅型(C/c)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比例为灰身长翅(AaCc)∶灰身残翅(Aacc)∶黑身长翅(aaCc)∶黑身残翅(aacc)=1∶1∶1∶1,若体色(A/a)与翅型(C/c)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及比例也为灰身长翅(AaCc)∶灰身残翅(Aacc)∶黑身长翅(aaCc)∶黑身残翅(aacc)=1∶1∶1∶1,故不能确定体色与翅型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由题可知,亲本雌雄都为红眼,后代红眼∶白眼=3∶1,因此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只看体色(A/a)与眼色(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亲本为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红眼雄果蝇,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3∶1∶3∶1,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A与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AaBB、AaBb)∶黑身红眼(aaBb)∶黑身白眼(aabb)=2∶1∶1,若A与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AaBb)∶灰身白眼(Aabb)∶黑身红眼(aaBB、aaBb)=1∶1∶2,故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因此可以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亲本的体色为灰身(Aa或XAXa)雌果蝇与黑身(aa或XaY)雄果蝇杂交,子代都能出现1∶1的比例,不能确定体色基因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亲本的眼色为红眼(Bb或XBXb)雌果蝇与红眼(Bb或XBY)雄果蝇杂交,子代都能出现3∶1的比例,不能确定眼色基因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亲本的翅型为残翅(cc或XcXc)雌果蝇与长翅(Cc或XCY)雄果蝇杂交,子代都能出现1∶1的比例,不能确定控制翅型的基因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
18.答案:B
解析:开白花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bbdd或aaBBdd,A正确;若某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绿花∶黄花=9∶3∶3∶1,说明是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另一对基因纯合,根据自交后代无白花个体可确定亲本基因型应该是AABbDd,表现为紫花,B错误;纯种的蓝花植株(aa_ _DD)与纯种的红花(AABBdd)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C正确;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花(A_B_D_)∶蓝花(aa_ _D_)∶红花(A_B_dd)∶绿花(A_bbD_)∶黄花(A_bbdd)∶白花(aa_ _dd)=27∶12∶9∶9∶3∶4,D正确。
19.答案:D
解析:基因和基因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时期,所以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能排列在赤道板上;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测交法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cn、cl、v、w属于非等位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都有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20.答案:D
解析: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由表分析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使知道祖父正常也不能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若祖父患病,则根据患病的双亲生下正常的女儿(祖父、祖母患病,姑姑正常),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个家系中除了该女孩其他的患者均为携带者(Aa),而该女孩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患病女孩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1/4,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XAY,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也是1/4。
21.答案:(1)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空间结构
(2)一种细胞研磨液中含有酶1及其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另一种细胞研磨液中含有酶2,两者混合后形成红色色素
(3)AAbb aaBB 白色
解析:(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2)根据题干可知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而甲、乙两者细胞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两者基因型不同,一种细胞研磨液中含有酶1及其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另一种细胞研磨液中含有酶2,两者混合后形成红色色素。(3)实验二中,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可知甲并不是提供酶2的一方,而是提供酶1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因此基因型为AAbb,而乙则是提供酶2的一方,基因型为aaBB。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由于乙中的酶2失活,无法催化红色色素的形成,因此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白色。
22.答案:(1)长翅 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
(2)翅型 翅型的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
RRXTXT、rrXtY rrXtXt、RRXTY
(3)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红眼雄蝇∶长翅紫眼雌蝇∶截翅紫眼雌蝇∶长翅紫眼雄蝇∶截翅紫眼雄蝇=3∶3∶3∶3∶1∶1∶1∶1
解析:(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析题意可知,仅考虑翅型,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说明长翅对截翅是显性性状。(2)分析题意,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正反交实验,两组实验中翅型在子代雌、雄果蝇中表现不同(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该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翅型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是显性性状,而眼色的正反交结果无差异,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杂交①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翅红眼雌蝇(R-XTX-)∶长翅红眼雄蝇(R-XTY)=1∶1,其中XT来自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长翅红眼RRXTXT,而杂交②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翅红眼雌蝇(R-XTX-)∶截翅红眼雄蝇(R-XtY)=1∶1,其中的Xt只能来自亲代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截翅紫眼,基因型是rrXtXt,故可推知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杂交②亲本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RrXTXt)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RrXtY)杂交,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则Rr×Rr→R-∶rr=3∶1,即红眼∶紫眼=3∶1,XTXt×XtY→XTXt∶XtXt∶XTY∶XtY=1∶1∶1∶1,即表现为长翅雌蝇∶截翅雌蝇∶长翅雄蝇∶截翅雄蝇=1∶1∶1∶1,则子代中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截翅红眼雄蝇∶长翅紫眼雌蝇∶截翅紫眼雌蝇∶长翅紫眼雄蝇∶截翅紫眼雄蝇=3∶3∶3∶3∶1∶1∶1∶1。
23.答案:(1)显性 无斑纹果蝇均为雄果蝇(或雌性没有无斑纹性状)
(2)非同源区段(Ⅱ1) 同源区段(Ⅰ)或非同源区段(Ⅱ2) 无斑纹 基因A/a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基因A/a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
解析:(1)亲本果蝇表型分别为有斑纹和无斑纹,F1均为有斑纹个体,说明有斑纹为显性性状。亲本无斑纹个体为雄性,F1相互交配,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有斑纹∶无斑纹=3∶1;若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F2的无斑纹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2)如果基因A/a是位于非同源区段(Ⅱ1),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只有雄性具有这一性状,且F1雄果蝇应全部具有这一性状,与题意不符。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则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a,F1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a,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符合3∶1的比例,所以基因A/a可能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同理也可得出可能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上。根据题意可知,野生型雄果蝇基因型可表示为XAYA或XAY,要验证是YA还是Y,可选用无斑纹雌性(XaXa)果蝇与之杂交,通过其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基因A,/a的位置,若子代雌雄果蝇都为有斑纹,则为XaXa与XAYA的杂交组合,即基因A/a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若子代雄性全为无斑纹、雌性均为有斑纹,则为XaXa与XAY的杂交组合,即基因A/a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
24.答案:(1)2 0
(2)Z 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该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3)5/16 (4)1或2
(5)实验思路:用这只白色慢羽公鸡和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杂交,统计子代快羽和慢羽的性别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子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
②若子代慢羽公鸡∶快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
③若子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
解析:(1)根据题意,家鸡的染色体为2n=78,说明其为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所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精子中含有0条W染色体。(2)由于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该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且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Z染色体)上,再结合子二代结果进一步确定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3)题述亲本基因型为ZdZd和ZDW,子一代公鸡基因型为ZDZd,母鸡基因型为ZdW,子二代的公鸡为1/2ZDZd和1/2ZdZd,母鸡为1/2ZdW和1/2ZDW,子二代产生的雄配子为1/4ZD和3/4Zd,雌配子为1/4ZD、1/4Zd和1/2W,子二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三代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ZDZD和ZDZd,ZDZD的概率是1/4×1/4=1/16,ZDZd的概率是1/4×1/4+1/4×3/4=4/16,两者之和为5/16。(4)根据题意分析,有色快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或者AaZdZd,白色慢羽母鸡的基因型是aaZDW,现有一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其后代公鸡可能是AAZdZd和aaZDW杂交的结果(即AaZDZd),出现1种表型,也可能是AaZdZd和aaZDW杂交的结果(即AaZDZd和aaZDZd),出现2种表型。(5)根据题述分析,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可能为aaZDZD、aaZDZd或aaZDW(aaZDW代表其由母鸡转化而来),现有多只杂合的有色快羽母鸡AaZdW,欲探究该公鸡的基因型,可以用这只白色慢羽公鸡和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杂交,统计子代快羽和慢羽的性别比例。若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与AaZdW杂交后,则子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1∶1;若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与AaZdW杂交后,则子代慢羽公鸡∶快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1∶1;若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与AaZdW杂交后,则子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1(WW个体致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