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长阳二中2023级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卷
1.科学家近些年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发现了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的化石组合,该的出现化石形成于5.51-5.4亿年之间,对研究动物的演化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绵动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B.海绵动物所在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为两级生态系统
C.海绵动物为自养型生物
D.海绵动物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的过渡生物
2.眼睛的进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演变。下列那组能表示其进化过程( )
①由一组光敏细胞组成,感知光照强度和方向,使生物能够较准确地定位光源
②高密度的感光细胞和复杂的晶状体等组成,可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之间调整焦点
③形成一个浅杯状的凹坑,通过识别射到特定细胞的光线入射角来判断光源方向
④有更多光敏细胞、色素和神经元组成,感知更广泛的颜色和光线强度
⑤利用光敏蛋白感受光线,分辨光照强度和方向
A.⑤→①→③→④→② B.①→⑤→④→③→②
C.①→③→⑤→②→④ D.⑤→③→①→④→②
3.下表是人类、黑猩猩及露西的部分骨的相对长度(a为单位长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肱骨长度 尺骨长度 上肢骨 下肢骨
人类 a 1.01a 2.1a 2.7a
黑猩猩 1.4a 1.1a 3.0a 2.78a
露西 1.2a 1.02a 2.4a 2.75a
A.人的肱骨和尺骨长度相等,有利于人类完成精细的动作
B.露西的上肢骨与下肢骨的结构特点,使得露西适于攀援生活
C.人类和黑猩猩在上肢骨与下肢骨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生活方式的结果
D.露西兼有人类和黑猩猩的特征,说明人类与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4.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该现象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5.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T
B.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C.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D.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6.粘委陵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类型:沿海生态型、中纬度生态型、高山生态型(如图1)。将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种植到不同的海拔高度,测量植株高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海拔处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表现出的株高差异反映了遗传差异
B.同一种类型的粘委陵菜在不同海拔处的差异反映了环境的影响
C.粘委陵菜株高是由遗传物质和海拔高度共同决定的
D.中纬度生态型粘委陵菜最适应环境,沿海生态型粘委陵菜不适应环境
7.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8.叶 属于竹节虫目叶蜥科,是昆虫界中的拟态大师,其虫体上有明显的“叶脉”,与其所处环境中的植株叶片极其相似。有的叶 可以模仿新鲜的绿叶,有的叶 可以模仿干枯的叶子,有的叶 甚至还可以模仿出叶片被虫啃咬或病斑的样子。叶蜂爬行时像是树叶在随风晃动,可以说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能伪装的昆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 的适应性特征是长期与其天敌协同进化的结果
B.自然界中各种叶蜂的所有基因共同构成了叶蜂的基因库
C.研究叶 和竹节虫体内特定蛋白质分子,可判断二者亲缘关系的远近
D.叶 伪装成不同状态的树叶可减弱自然选择对叶 基因型的直接作用
9.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现有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的B和b不能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若环境不发生改变,大熊猫子代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
C.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性大熊猫的概率约为28.6%
D.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抗生素政策再收紧,抗菌药物的使用正在被进一步规范化,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细菌繁殖快,耐药率的上升速度也非常快,需要严格加强监控
B.细菌的变异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
C.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病菌向抗药性方向不断变异,产生耐药性,甚至会导致抗生素不能杀死的“超级细菌”出现
D.滥用抗生素可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
11.大型建筑可能会导致生物的生活环境碎片化,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不惜耗资修建了许多高架桥和涵洞,体现了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环境碎片化,可能致使一些小种群消失
B.生活环境碎片化,可能增加地理隔离,限制了种群的基因交流,减少遗传多样性
C.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等
D.生活环境碎片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不会改变环境,没体现协同进化
12.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气、胆固醇 B.氨基酸、肝糖原、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胰蛋白酶、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13.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
B.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③
D.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减少
1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7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5.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1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而引起组织水肿
C.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酸中毒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1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
①内环境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物质②内环境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③内环境稳态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④因为有调节能力,所以人体内环境是不会变化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从神经系统组成的角度,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19.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每个神经元都有许多突起,其中一般只有一条是轴突,其余的都是树突
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
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C.树突通常短而粗,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D.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2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国有若悠久的家鹅驯化历史,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家鹅是由鸿雁、灰雁等鸟类进化而来,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研究家鹅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ST、XP、WX、HY、LD5个家鹅品种中,与WX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
(2)原产于广东的狮头鹅(ST)是中国四大名鹅之一,控制其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羽(B)对灰羽(b)为显性。某育鹅基地有白羽鹅600只〔其中杂合子300只),灰羽鹅400只,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若干年后,有白羽鹅700只(其中杂合子50只),灰羽鹅300只。该家鹅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实际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均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图中②表示的主要是________(填“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专家认定狮头鹅(ST)和郎德鹅(LD)是不同物种,依据是________。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________性。
22.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________。
(2)有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
①三种类型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相同的,都使________.
②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________的个体,有利于表型频率________的个体。
③定向选择是在一个方向上改变了种群某些表现性特征的频率,使个体数偏离________。
④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________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
23.图甲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图乙则表示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形式运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①~⑤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构成人体的体液中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来反映。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图乙中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________。根据细胞的特点和HCO3-含量,可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
(4)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若红细胞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则至少穿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5)从图中可看出,由于红细胞内H2O被消耗和________的进入,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24.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包括[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等部分。
(2)图中②、⑥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________;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 ]________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