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阶段一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命题人:高一政治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考古遗物来分析,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他们要随时提防猛兽的袭击。所以,他们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②部落联盟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最基本单位
③生产力发展,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④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两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云和县的独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共发现38座西周墓葬,37处器物堆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25件是珍贵青铜兵器,包括矛、戈、剑、镞、刀等。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社会( )
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生产工具改进,私有制出现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④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下列对该时期生产关系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地主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②地主主要通过收取地租来剥削农民
③这一时期的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上述现象( )
①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由于新冠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有西方国家民众对马克思专著《资本论》的关注度高涨。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丰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②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根本上导致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步步紧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这主要说明( )
①资本主义可以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解决其基本矛盾
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智慧和方案
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会长期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列宁指出:“通常所说的阶级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是允许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工厂,拥有股票和资本,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这些工厂里做工,那就有了资本家阶级和无产者阶级。”由此可见
①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③农民阶级和无产者阶级都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贯穿阶级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某校高一年级举办的有关“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题交流活动中,一位同学展示了四幅图片。下列排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10.下表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梳理:
人物 国别 蓝图 手段
圣西门 法国 实行实业制度,人人都要劳动,平均分配产品,财产共有 科学研究、上书拿破仑等
傅立叶 法国 和谐制度,人人平等、劳动,免费教育,没有城乡差别 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欧文 英国 “新和谐公社”,按劳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 自己出资进行实验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设想(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主张阶级调和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实践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实现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这里描述的是( )
A.唯心史观的贡献 B.唯物史观的贡献
C.剩余价值学说的贡献 D.《资本论》的贡献
12.《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 )
A.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B.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C.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的经典著作。重读《共产党宣言》,既能确认中国革命的伟力之源,也能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之基。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
①具有科学性,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具有人民性,是致力于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③具有斗争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具有实践性,其全部理论产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庄严宣告。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此产生了疑问:“当前国际共产主义总体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依然维持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上述论断似乎不符合现实?”下列论点有助于为其解惑的有( )
①资本主义的繁荣是暂时的,因为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缓和的
②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因为经济危机是其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③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其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④当前国际共产主义总体处于低潮,因为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某校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B.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16.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下列能正确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内部三者关系的是( )
A.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地主统治——争取人民解放
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17.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十分弱小,不能承担领导使命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强大,但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对两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者当时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 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
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 ④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农奴(serf)一词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是人身属于主人的农业劳动者,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农奴是不自由人,人身属于主人,且世代相传。主人可以将农奴买卖、转让、交换或赠送他人。
据有关史料表明,旧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5%。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藏族民谚中描写道:“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距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虽已16年,但其影响至今仍然困扰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将走向何处,是不是在走向衰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中国不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推进。如此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衰退,资本主义终究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以下内容节选自《决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请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
DBCDB BCADA BDCDC DAACC
21.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被强制劳动;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6分,每点2分)
原因:①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分)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5分)
22.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3分)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3分)④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只有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分)
23理论成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分)
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9分,每点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