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宝鸡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一)试题政治本试卷共2道大题,30道小题;考试时长6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后,中华远古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成功“驯化”了粟、黍、大豆、稻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逐渐变为生产者。远古先民成功“驯化”农作物,意味着( )①人类以打制石器作为农作工具 ②人类面对自然走出了被动的局面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年10月14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及二里头遗址宫城,希望能够穿越到遥远的夏朝,寻找最早的中国。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多项“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造作坊,以及一件长70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被视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断定中国最早国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③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迈进文明时代门槛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上述《共产党宣言》中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②无产阶级目的是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历史必然 ④共产党人理想和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人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唐代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的愤怒之情。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6.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资产阶级通过制造混乱掩盖经济危机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危机的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指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斗争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劳动个体化的趋势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产生了国家。由此可见( )A.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B.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C.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D.阶级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9.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三次“伟大飞跃”的论断,全面准确刻画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意义。第一次“伟大飞跃”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次“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表明,三次“伟大飞跃”( )①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②昭示着人类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揭示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④把真理光芒转化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老照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承载着过去夺目的光辉,也昭示着未来的美好希望。如果照片会说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我”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②:“我”的声音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③:“我”的挂牌标志着改革开放征程的开始D.④:“我”的指印标志着人类基本矛盾的转变12.17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对我们新时代社会发展启示是( )A.通过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通过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阶级矛盾C.要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飞跃D.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5.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其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下列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事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④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建A.①④⑤②③ B.④⑤①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④①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下列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③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8.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近代中国人民的这些尝试都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①反动势力运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进步力量疯狂镇压②帝国主义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在中国形成了强大的实力③领导力量不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存在根本性缺陷④选择的政治制度模式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形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经过长期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充分说明(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20.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毛泽东同志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科学概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成功结合②前者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由无产阶级领导③以五四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由前者走向后者的转折点④只有完成前者才能完成后者,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毛泽东强调的这些不熟习的东西,可以理解为( )①继续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 ②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③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④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③国家积累了管理国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5.1952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下线投用;1953年,第一代汽油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这些成就( )①使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②表明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④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2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对这一过渡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②在过渡时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③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我国已完成对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的改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千篇一律”。他还深刻指出,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 )①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自发行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③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根本变革生产关系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0.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胜利召开。党的八大实际上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所谋划的第一张蓝图。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刘少奇同志作政治报告,邓小平同志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同志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以党的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表现出开局良好这样一个景象。关于党的八大说法正确的是( )①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③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46年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时就已经有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主张“五种社会形态说”,在当时的列宁看来,人类历史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单线序列发展着的。材料二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社会形态不断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二,请简要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3分)宝鸡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B C D C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D C C B D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C D C A C C A D二、主观题。3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分)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出现社会形态的更替。(3分)(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分)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2分)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分)32.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5分)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分)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