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单元评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下表的相应空格中)
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2.下列现象与生命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生物的新陈代谢,排出废物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饲养金鱼时会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不时游到水面上直接呼吸),针对金鱼的浮头现象,一位同学选取了若干条生长状况相似的金鱼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A.该实验的变量是水中的溶氧量 B.三组分别放置数量相同的金鱼
C.多次测量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D.水中溶氧量高,金鱼的呼吸频率高
4.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14.43亿,人口普查的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分别种了同样的豌豆100粒,并设计如下表实验,针对其中的不足,你认为应作出的修正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空气 水
A 向阳 20℃ 充足 充足
B 暗室 30℃ 充足 充足
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
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6.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处发现了一种名为“Xenophyophore”的巨型单细胞生物——阿米巴虫,单个细胞直径超过10厘米,体内富集了高水平的铅、汞、铀元素,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能证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适应重金属、漆黑、寒冷、高压环境
C.能通过简单的运动器官在海底活动 D.跟草履虫一样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放大倍数为10×,转换器上的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视野中,被观察的物体最大被放大了( )
A.40倍 B.100倍 C.400倍 D.4000倍
8.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B.对光时,手板着物镜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需用纱布擦显微镜外表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10.小刚将写有字母“p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
A.pd B.qd C.bd D.dp
1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1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3.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字“e”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④
B.可以直接使用②号镜头以尽快找到观察目标
C.字母“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D.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4.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是(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C.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D.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15.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 )
组别 操作 结构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低/高倍镜 高 低 高 高 高
镜筒状态 下落中反复中,下落时 下落中 下落中 反复中,下落时 镜筒状态
粗/细准焦螺旋 粗 粗 粗 细 细
A.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16.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17.下列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中,正确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18.蓝莓素有“水果皇后”之称,富含花青素。如今,蓝莓果已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蓝莓果肉细胞的( )
A.叶绿体中 B.液泡中 C.细胞质中 D.细胞核中
19.新鲜的牡蛎体内锌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 )
A.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液泡可储藏营养物质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0.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视野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B.制作装片时要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要将②从视野左方移出,应向左方移动装片
D.染色后能够观察到①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21.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极为有趣的生物,这种软体动物一生进食一次海藻大餐,便将叶绿体吸入自己的细胞内,使得体内充满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此便可终生不用进食。若将绿叶海蜗牛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的细胞结构有( )
A.细胞核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细胞壁 C.叶绿体和大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壁
22.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主要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3.下图是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及相关结构,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植物花的颜色色彩斑斓,是因含有色素的缘故,相关色素一般存在于[5]液泡中
B.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4]细胞核中,也是染色最深的结构
C.能控制植物细胞物质进出的结构是[1]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2]细胞膜
D.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需用碘液进行染色
2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同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特有结构是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
C.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线粒体
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可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25.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
A.进行染色 B.形状规则 C.肉眼看得见 D.薄而透明
二、简答题(五个答题,共50分,请将你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6.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了狗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1)小狗出生后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已经急不可耐地吃奶,这说明的生物特征是______;几个月后长成大狗,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2)一只老鼠生下了九只小老鼠,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_____;小老鼠的长相与母鼠都很相似,这种
现象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______;这只母鼠下一胎生出的几只小老鼠有一只毛色明显不同于其他鼠,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______。
(3)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白天则不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______;影响猫这种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4)构成狗、猫、鼠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
27.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依次看到的视野如下,请根据图回答:(7分,每空1分)
图一 图二
(1)下面是该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
A.吸取生理盐水,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
B.用牙签钝端轻轻刮口腔内壁2~3次,将刮取物均匀涂于生理盐水中
C.吸取少量稀释碘液,滴加在生理盐水中,再盖上盖玻片
D.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由视野①到视野②的操作是将玻片标本向______移动;由视野②到视野③的操作是转动图一中的
[ ]______,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由视野③到视野④需要先调节反光镜的______面,提高视野亮度,再调节[ ]_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3)口腔上皮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于⑤______内,因此⑤的作用是______。
28.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如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8分)
(1)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4)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6)在巴斯德的实验中,曲颈瓶的巧妙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A瓶的作用是形成____________实验。
29.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6分)
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
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的噬咬情况。
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数据。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1)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得出此结论运用了______推理的形式。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将所看到的情况绘制出细胞结构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8分,每空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结合图1,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时,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进一步转动图2中的[ ]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图4细胞内颜色最深的是______。
(3)装片制作完成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图3所示的视野,则可能是图1实验步骤中的______(填字母)操作不当产生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图5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图五
(4)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4中细胞的[ ]______内。进出细胞的物质必须受到[ ]____________的控制。
(5)若图4画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式图,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是____________。
31.小明同学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栽培大赛,他在自家阳台上种植了红珍珠番茄,经历了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等阶段,一个个饱满的小番茄挂满枝头。红珍珠番茄不仅美化了家居环境,还让小明体会到了种植的快乐。(7分)
(1)红珍珠番茄果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小明把成熟的番茄果实带到学校,将果实不同部位制成临时______(填“切片”“装片”或“涂片”)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下图像。和番茄叶肉细胞相比,不含______结构。
(3)红珍珠番茄口感酸甜,富含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番茄碱等多种植物营养素,这些营养素主要是在小番茄叶肉细胞的______(填结构名称)中合成的,该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再通过茎、叶将这些营养素运输到小番茄果肉细胞的______填结构名称)中储存起来。
(4)小明在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时应在载玻片滴一滴______,细胞不会吸水胀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2.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学校食堂后厨每天产生大量菜叶、果皮等垃圾,于是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用于改善校园农场的土壤。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校园堆肥方案设计。(7分)
(1)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有两种堆肥方式,其特点如下:
方式 好氧堆肥 厌氧堆肥
菌种 好氧菌 厌氧菌
气味 不易产生有毒物质,无异臭气味 容易产生有毒物质,有异臭气味
周期约 1个月 约3个月
产物 接近固态的土壤状肥料 液态或半液态肥料,还能产生易燃的沼气
结合该资料,请帮助兴趣小组选择合适的校园堆肥方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显示,堆体温度能否上升到约60℃是检验堆肥效果的重要指标。出现高温阶段是由于堆肥过程释放能量导致的,且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有利于耐热菌分解部分难以分解的物质。为达到高温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枯叶作为辅料。如图为添加不同比例的枯叶后,堆体温度的变化。
图1 图2
据图可知,兴趣小组应将辅料比控制在______%左右。在堆肥过程中,各组温度都呈现______的变化规律。当温度下降并稳定到环境温度,标志着堆肥结束。
(3)记录过程性数据,可以了解堆肥进展及产物。请完善下列记录表(至少填两项)。
观测指标时间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