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级高二学年十月份月考
政 治 试 题
考试时间: 75分钟 分值: 100分
命题人:周垂良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复制,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 2023年6月22日,泰国南部春蓬府的海滩上发现大量死鱼。这一景象在2023年6月9日也出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海滩上,死鱼密集地覆盖了数公里的海滩。专家认为,气候变化导致海水变暖,可能刺激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中的氧气水平降低,使鱼类窒息而死。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固有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待提高
④部分影响整体,要立足部分推动整体发展实现最优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浩瀚星空,几十颗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国星”正熠熠生辉。北斗卫星立项30年来的“三步走”一步比一步扎实,将58颗卫星一一送入浩瀚星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步量的积累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奠定了基础
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每一步都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成功的充分条件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对于两省区的重点工作,总书记都强调了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
①发展与保护作为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也有同一性
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体现辩证的发展观
③竭泽而渔的发展忽视了事物直接、本质的联系
④缘木求鱼的生态保护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在农历龙年春节, “疆” (dá)字出圈成了生僻字界的“扛把子”。 “蠡”字无论是人们关于其蜿蜒而雄健体态的想象,还是古籍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生动描述,都反映着造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僻字的破圈传播不仅将生僻字重新挖掘出来,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一现象说明( )
①生僻字的破圈与传播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生僻字破圈折射当下社会诉求
③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赋予生僻字时代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要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看待生僻字破圈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 “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充分发挥革命热情和更好从实际出发的基础
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利用“AI换声” “AI换脸”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对此,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这表明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需要( )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②悉心保护新事物成长,在监管护航中释放技术红利
③出台行业管理办法,发挥意识对技术的促进作用
④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辽宁考古课题组对阜新地区细河盆地开展红山文化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弥补了阜新地区红山文化发现上的不足。阜新地区发掘的积石冢,反映了陶器的制作工艺和纹饰的细节,证明了阜新地区红山文化遗存地域的独特性。这说明( )
①对红山文化的发现来源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地域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揭开了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
④通过目的性的探索活动,推动红山文化取得了新进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H省把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谋划实施强县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H省乡村振兴取得成效是基于( )
①抓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农民增收等矛盾主要方面
②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解决本省实际情况
③把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作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202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 )
①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也要抓住次要矛盾
③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促成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④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对待党纪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在“常” “长”二字上下功夫。党纪学习教育基础在“常”,常思常语、常学常新:关键在“长”,应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触动一阵子”更要“行动一辈子”,让“必修课”成为“毕生课”。从哲学的角度看,下面对党纪学习教育要求认识正确的是( )
①“常思常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常学常新”——克服以往思想习惯的影响
③“持之以恒”——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④“行动一辈子”——从内省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上述要求蕴含的哲理是( )
①要推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②要立足部分从而实现各个部分功能的最大化
③要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要把辩证否定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经据典讲述网络治理的现实意义,妙语频出、发人深省,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方向。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与漫画《共筑网络安全屏障》(图)含义相一致的是( )
①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②凡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④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当代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将引领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主动作为,以更加饱满的志气、骨气、底气,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历史主动精神引领青年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跟上时代潮流,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在砥砺自我中前行
③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54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如今,三名“80后”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奔赴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中国航天的荣光时刻。中国航天成功的背后,站立着无数矢志奋斗、默默坚守的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用忠诚和担当,不断书写着建设航天强国的新篇章。由此可见(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从英雄人物身上感受道德风范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不懈奋斗和努力奉献有利于创造出更精彩的人生
④航天人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就能实现人类福祉
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自然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成功的实践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是“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是“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深入推进。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握三省市本质必然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工作,京津冀正在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京津冀是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10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东北地区的文创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东北文创产业联盟以文创产业助力东北振兴为使命,大力推动东北文创产业发展,盘活东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复苏,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东北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利用是关键。从东部的长白山到西部的松嫩平原,从北部的黑龙江到南部的辽宁,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人文风貌的独特性为文创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冰雪文化、森林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资源得到广泛开发,为东北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东北地区的文化创意企业也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文创产业的市场和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推动东北文创产业发展”的认识。(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15日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十年前,习近平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21世纪以来,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
临不少深层次矛盾,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引向深入,切实落实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实现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便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国家兴旺发达,长启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正通过深刻变革人类社会信息处理方式而影响各行各业。2024新年伊始,OpenAl发布的最新产品“作为世界模拟器的视频生成模型” Sora再一次震惊世界。它可以基于提示词文本生成逼真且稳定的视频,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颠覆性创新。在教育领域,我们对智能技术的融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迷茫,甚至有些恐惧。无论ChatGPT 还是 Sora,都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社会上大部分工作将被AI机器人替代。站在 AI时代的十字路口,有人选择积极调整,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创造力,来应对快速迭代的科技时代; 有人选择就地躺平,任由AI时代浪潮的席卷。
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人们对AI时代带来挑战的不同态度并提出正确做法。(12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2年 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施行40多年来,国务院组织法一直没有修改过。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保证国务院各部门更好分工合作、协同配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对现行国务院组织法进行修订的理由。(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