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学年十月份月考
政治 试 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命题人:姜艳艳
一、选择题(每题2.5分, 共75分)
1. 2023年1月1日,在“又见三星堆--四川卫视2023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上,通过运用虚拟技术,三星堆国宝级文物商代顶尊跪坐人像和神兽(青铜所制)首次合体亮相。在这里,顶尊跪坐人像和神兽
①是新石器时代体脑分工后的产物
②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③体现了奴隶社会高超的劳动技艺
④是用铁制工具精心打磨后的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劳动个体化的趋势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又产生了国家。由此可见
A. 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是阶级产生的前提
B.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C.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D. 阶级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
3. 苏州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度达11米,考古专家将其分为10个文化地层。该遗址跨越多个年代的文化层次,出土遗迹、遗物丰富,被业内专家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遗址中发现了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壁、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从出土的玉器、陶器和石器可以判断出草鞋山遗址:
①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
②已进入文明时代
③展现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轨迹
④已出现阶级分化,土地私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87亩,买来的土地12亩,园宅地2亩。以下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 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
工人罢工; 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 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①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②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基本特征
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固有的弊端和矛盾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资本积累实质上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它加剧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扩大了贫富差距,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上述观点
①揭示了资本家发展生产经营的真实目的
②说明资本家占据了社会的全部财富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中的特殊规律
④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根源在剩余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批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并希望建立一种以法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曾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他的主张,但在当时并未取得成功。傅立叶的主张失败的原因是
①没有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和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主张阶级调和,没有发动无产阶级来进行阶级斗争
④没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诉求和描绘出美好蓝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高一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其中可以运用的是
①它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②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③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④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一论断
①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②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③揭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途径和手段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分析人类社会形态时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形态。这一论断
①阐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直接思想来源
④表明生产力发展是实现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以下能够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斗争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共产党宣言》发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概括最合适的是
A. 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
B. 从空想到科学、从俄国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
C. 从欧洲到俄国、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到中国特色
D.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从一国到多国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A.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 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15. 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经28年浴血奋战后,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宣示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 “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该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8.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色精神。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个理论成果
B. 五四运动——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执政为民
C. 红船启航——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D.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 “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意味着
①我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指出: “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从此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①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④提出了尽可能根据本国国情来走自己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共产党人历来是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的统一论者,书写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要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 革命这篇文章,毛泽东同志把它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建设这篇文章,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篇,下篇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篇。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上篇和下篇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进行改革开放
④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伟大的觉醒。这次会议
①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6.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
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纵深推进, “一带一路”共发展
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表明
①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8. 读史使人明智,读党史、新中国史能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而重要的历史节点是读史通心的关键。以下选项符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重大历史节点正确解读的是
①a: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b: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④d: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9. 老照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承载着过去夺目的光辉,也昭示着未来的美好希望。如果照片会说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我”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②:“我”的声音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③:“我”的挂牌标志着改革开放征程的开始
D. ④:“我”的指印标志着人类基本矛盾的转变
30. 纵观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区”层出不穷。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近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由此可见
①各种“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不同时期的“区”肩负着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共同使命
③经济特区侧重国内大循环,自贸试验区侧重国内国际双循环
④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0分,正确的选A ,错误的选B)
31. 私有制出现从根本上促进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建立。( )
32. 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
33. 唯物史观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
34.《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
35.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3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38.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39.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4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三、主观题(共1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首改革开放前,会发现当时需凭票购买的“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到2020年的家庭普及率已接近100%。居民代步,经历了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的快速转变,截至2022年8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8亿辆,其中汽车3.12亿辆。这一切,都与改革开放所推动的经济高增长休戚相关。
在4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通过经济制度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政策体系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最终成就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全球经济奇迹,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意义。
2024级高一学年十月份月考
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90分(1-30题,每题2.5分; 31-40题, 每题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B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D B A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A C B A D A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B A B B A A B A
三、主观题(共计 10分)
41. 参考答案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三选一给2分)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分)
④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
⑤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分)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选一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