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章丨生物与细胞(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集训】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章丨生物与细胞(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 第二章考点集训丨生物与细胞
(金华期中)如图所示是某些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带字母的图像。
(1)图甲是小明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情况,若想把字母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往   (填字母)移动。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图乙是小西在小明所用的显微镜下看同一个玻片时观察到的情况,则从图甲到图乙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d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d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 B.③①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由于在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则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玻片标本上的实际字母是    (填字母)。
A.q B.p C.d D.B
(4)若图甲的字母旁有一小黑点,小明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黑点都没有发生移动,你判断黑点最有可能的位置在    (填字母)上。
A.物镜 B.载物台 C.镜筒 D.反光镜
(5)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小芬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丙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在丁图中画出观察到的视野。
【答案】(1)C;(2)D;(3)B;(4)A;(5)。
【解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应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d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再次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从图甲到图乙的主要操作步骤是②→③→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d旋转180度得到的是p。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图甲的字母旁有一小黑点,小明移动目镜和装片,黑点都没有发生位移,则判断黑点最有可能在物镜上。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5)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放大50倍,换用15×目镜后,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5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前者放大50倍,后者放大150倍。后者放大倍数是前者的3倍,即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3,9÷3=3,每行3个,中间一个重复,共5个。
故答案为:(1)C;(2)D;(3)B;(4)A;(5)。
练1.1
(金华月考)“显微镜的操作”实验开始了,同学们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请分析并回答:
(1)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到乙图的操作顺序是    (填下面数字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C;(2)C;(3)②①④。
【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③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④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可见,题图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C。
(2)显微镜调焦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但是,当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重复显微镜的调焦步骤,即首先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故选:C。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甲中,物像a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结合分析和题干信息可知,若从图甲的低倍视野变成高倍视野图乙,所做的处理是:②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填:②①④。
故答案为:(1)C;(2)C;(3)②①④。
练1.2
(宁波月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图1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则此时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填写相应的序号)。
(2)图2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将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操作方法是        。
(3)如图3,小科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他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怎样才能将这个污点除去呢?              。
(4)小科在对光的过程中,看到视野如图4,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多选)。
A.放大倍数太低
B.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对准光源
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E.玻片标本没在通光孔上
(5)小科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并没有碰到显微镜啊!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是什么呢?             。
(6)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多选)。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7)图5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那位同学的观察效果好?       。另一同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是什么?             。
【答案】(1)②③。(2)向左平行移动玻片标本。(3)用擦镜纸擦拭物镜的镜头。(4)BCD。(5)有人遮挡了光源。(6)②③。(7)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A装片中有气泡。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所以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②③。
(2)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2中①的物像偏左,要变为视野②的物像,要将玻片标本应该向左平行移动,物像向右平移,回到视野中央。
(3)若视野中有污点,说明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或玻片上。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用擦镜纸擦拭物镜的镜头即可。
(4)小科看见的视野是黑暗的,可能是没有对好光。原因可能是:光圈没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对准光源,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或者别人挡住了光源。故选BCD。
(5)找到了了物像,叫同学围过来观察,视野却变暗了,说明可能是某人遮挡了光源。
(6)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过强,为了控制进光量,使视野变暗,应该选用较小的光圈、平面镜。故选②③。
(7)B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没有气泡,而A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气泡(圆形有黑边的气泡),因此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盖片时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1)②③。(2)玻片标本应该向左平行移动。(3)用擦镜纸擦拭物镜的镜头。(4)BCD。(5)有人遮挡了光源。(6)②③。(7)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A装片中有气泡。
练1.3
(杭州期中)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萌同学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请你指导小萌完成实验。
(1)图1中P、Q、R为显微镜的物镜,甲、乙、丙为显微镜的目镜。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2)小萌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在      上。
(3)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小萌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2),则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    。
(5)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6)图3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小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7)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        。
【答案】(1)P和甲;(2)目镜;(3)清水;细准焦螺旋;(4)逆时针;(5)9<6;(6)⑤④③②;(7)切的叶片薄厚不均匀。
【解析】(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看到的细胞数目也就越少;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宽,看到的细胞数目也就越多。因此正确的组合为P和甲。
(2)显微镜上的异物存在的地方有三处:目镜上、物镜上、玻片上。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对光的时候还没有放置玻片标本。当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4)(5)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后,细胞质流动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9<6。
(6)比较图3中的(1)、(2)乙可知,(1)的甲在视野的左下方,(2)中的甲在视野中央,因此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甲移至视野中央;同时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
(7)制作切片时动作要快,薄厚要均匀。选取最薄的一个做成临时切片。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切的叶片薄厚不均匀。
故答案为:(1)P和甲;(2)目镜;(3)清水;细准焦螺旋;(4)逆时针;(5)9<6;(6)⑤④③②;(7)切的叶片薄厚均匀。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步骤,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应为    。
A.①⑥⑦④⑤②③ B.②①⑤⑥③⑦④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②①⑦④③⑤⑥
(2)图中⑤是染色,所滴的液体是     ,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图①所滴的液体是       (清水或生理盐水),目的是    (填字母)。
A.利于染色 B.利于盖盖玻片 C.杀灭细菌 D.维持细胞形态
(4)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答案】(1)D。(2)稀碘液(或碘液)。(3)生理盐水;D。(4)右下方。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所以,图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②擦、①滴、⑦撕、④展、③盖、⑤染、⑥吸。故选:D。
(2)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滴的液体是稀碘液(或碘液),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故选D。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1)D。(2)稀碘液(或碘液)。(3)生理盐水;D。(4)右下方。
练2.1
(绍兴月考)光学显微镜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师的带领下,某班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小林对制作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B
【解析】“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练2.2
(绍兴期中)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滴清水时,要注意水滴的大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故盖盖玻片时,为了避免标本中产生气泡,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的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染色时,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可防止盖玻片漂浮,②用吸水纸吸水,随着水的流动可以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均匀染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练2.3
(嘉兴期中)佳佳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作答)。
(2)将制作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上述实验步骤中的   (填字母)操作不当引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4)制作玻片标本时,进行A步骤的目的是             。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C滴加的液体是    。
【答案】(1)C→B→A→E→D;(2)E;(3)细胞核;(4)将细胞涂匀,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5)生理盐水。
【解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B刮、A抹、E盖、D染、吸。故正确顺序是:C→B→A→E→D。
(2)E盖的过程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视野中有气泡,说明E盖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细胞核,为了便于观察。
(4)制作玻片标本时,进行A涂是为了将细胞展平,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C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故答案为:(1)C→B→A→E→D;(2)E;(3)细胞核;(4)将细胞涂匀,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5)生理盐水。
(温州期中)学习关于细胞的内容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观察细胞结构】制作模型前,小联制作了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图甲为小联在制作装片时的操作步骤,则正确的顺序为     ;在步骤④中滴加的液体为     。
(2)在图乙所示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为    。
(3)如图丙,观察时要使视野从清晰的A变为B,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如果观察到图丙中的视野C,该采用下列何种对策?          。
A.在装片中滴加碘液 B.将物镜转换为低倍物镜
C.重新制作装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制作细胞模型】小联利用不同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丁所示。
【评价模型作品】
(5)评价指标有优秀、良好、待改进三个等级。根据如下的评价标准,小联制作的模型的“结构完整性”这项指标应该被评为     ,因为                   。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 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 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 且成本较高
【答案】(1)④③①②;清水;(2)反光镜;(3)换高倍物镜;(4)C;(5)良好;图中没有标出细胞壁。
【解析】(1)图甲为小联在制作装片时的操作步骤,则正确的顺序为:④滴加液体、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在步骤④中滴加的液体为清水,以便进行染色。
(2)在图乙所示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为反光镜。
(3)如图丙,观察时要使视野从清晰的A变为B,他接下来的操作是换高倍物镜,使物像变大,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视野C中出现了较多的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以应该重新制作装片,并在盖盖玻片时注意: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C正确。
故选:C。
(5)评价指标有优秀、良好、待改进三个等级。根据如下的评价标准,小联制作的模型的“结构完整性”这项指标应该被评为良好,因为图中没有标出细胞壁。
故答案为:(1)④③①②;清水;(2)反光镜;(3)换高被物镜;(4)C;(5)良好;图中没有标出细胞壁。
(衢州一模)小科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目镜;(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解析】(1)放大镜A接受人的眼睛,有放大物像的功能,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可升降支架具有调焦的功能,因此,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故答案为:(1)目镜;(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杭州期末)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则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液泡;(2)细胞壁;(3)溶液类型;AB。
【解析】(1)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具有细胞液,贮存着各种物质,因此图1中A是液泡。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因此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溶液的类型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影响,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溶液类型的关系。
②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是: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1)液泡;(2)细胞壁;(3)溶液类型;A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 第二章考点集训丨生物与细胞
(金华期中)如图所示是某些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带字母的图像。
(1)图甲是小明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情况,若想把字母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往   (填字母)移动。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图乙是小西在小明所用的显微镜下看同一个玻片时观察到的情况,则从图甲到图乙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d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d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 B.③①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由于在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则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玻片标本上的实际字母是    (填字母)。
A.q B.p C.d D.B
(4)若图甲的字母旁有一小黑点,小明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黑点都没有发生移动,你判断黑点最有可能的位置在    (填字母)上。
A.物镜 B.载物台 C.镜筒 D.反光镜
(5)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小芬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丙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在丁图中画出观察到的视野。
练1.1
“显微镜的操作”实验开始了,同学们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请分析并回答:
(1)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到乙图的操作顺序是    (填下面数字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练1.2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图1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则此时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填写相应的序号)。
(2)图2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将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操作方法是        。
(3)如图3,小科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他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怎样才能将这个污点除去呢?              。
(4)小科在对光的过程中,看到视野如图4,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多选)。
A.放大倍数太低
B.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对准光源
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E.玻片标本没在通光孔上
(5)小科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并没有碰到显微镜啊!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是什么呢?             。
(6)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多选)。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7)图5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那位同学的观察效果好?       。另一同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是什么?             。
练1.3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萌同学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请你指导小萌完成实验。
(1)图1中P、Q、R为显微镜的物镜,甲、乙、丙为显微镜的目镜。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2)小萌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在      上。
(3)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小萌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2),则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    。
(5)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6)图3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小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7)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        。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步骤,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应为    。
A.①⑥⑦④⑤②③ B.②①⑤⑥③⑦④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②①⑦④③⑤⑥
(2)图中⑤是染色,所滴的液体是     ,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图①所滴的液体是       (清水或生理盐水),目的是    (填字母)。
A.利于染色 B.利于盖盖玻片 C.杀灭细菌 D.维持细胞形态
(4)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练2.1
光学显微镜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师的带领下,某班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小林对制作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纸吸引的位置应分别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练2.2
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练2.3
佳佳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作答)。
(2)将制作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上述实验步骤中的   (填字母)操作不当引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4)制作玻片标本时,进行A步骤的目的是             。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C滴加的液体是    。
学习关于细胞的内容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观察细胞结构】制作模型前,小联制作了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图甲为小联在制作装片时的操作步骤,则正确的顺序为     ;在步骤④中滴加的液体为     。
(2)在图乙所示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为    。
(3)如图丙,观察时要使视野从清晰的A变为B,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如果观察到图丙中的视野C,该采用下列何种对策?          。
A.在装片中滴加碘液 B.将物镜转换为低倍物镜
C.重新制作装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制作细胞模型】小联利用不同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丁所示。
【评价模型作品】
(5)评价指标有优秀、良好、待改进三个等级。根据如下的评价标准,小联制作的模型的“结构完整性”这项指标应该被评为     ,因为                   。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3处以上缺失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 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 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 且成本较高
小科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则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