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8张PPT)——湘教版选必一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The 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Barometric and Wind Zones课标定向素养导引1.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并说明其分布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并分析风的形成、风力风向判定;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季风的形成过程。3.地理实践力:画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大气的水平运动课时一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叫做“马纬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航行旗舰船(想象图)(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那时只能靠以风作为动力的帆船在海洋上航行。)(1)议一议,风是怎样形成的?复习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ABC海拔1、气压是什么?说出海拔与气压的关系。2、用示意图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是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复习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高空的风近地面的风风的形成与种类理想状态风Ledil state wind……A高空的风High wind……B近地面风Near surface wind……C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交流探究1、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在受力上有什么不同?高空(受二力)近地面(受三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各有什么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南左北右赤不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交流探究有摩擦力与没有摩擦力的大气运动和等压线的关系3、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最终风向有何差异?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高空风向:偏转90°近地面风向:偏转30°-45°必备知识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等压面必备知识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地面受热不均匀时,等压面会发生弯曲等压面必备知识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高压低压低压高压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等压面水平面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1、在图上画出甲、乙、北京的风向。小试牛刀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北半球高空50051052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百帕)A.北半球近地面101010081006(百帕)B.风向的绘制1、用虚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明确南北半球,判断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3、明确是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结合气压值或材料信息)4、用实线画出最终风向(高空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90°,近地面30°-45°)2、比较甲、乙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小试牛刀甲>乙理由: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甲处等压线更密集,气压梯度力大。等压线图(单位:百帕)1、你是怎么理解气压梯度概念的?将学习心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图3-4 阶梯等高线分布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示意将等压线看成等高线,气压梯度好比阶梯坡度。2、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图3-5 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②处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正相关)(1)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2、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2、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1:100 000EF①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状况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③不同图中,等压线疏密和等压差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归纳总结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风向表示方法(风向:风的来向)拓展补充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该飞机(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东面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B随堂练习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若此图为南半球某地区,A地位于B地的正东方向,则此时A、B之间的风向是( )A.A吹向B,东北风B.B吹向A,西北风C.A吹向B,西北风D.B吹向A,西南风D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考虑空气垂直运动,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A.④或⑤ B.③或④C.⑥或⑦ D.⑤或⑥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⑦ B.①或⑧ C.⑦或⑧ D.②或③BA等高面随堂练习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3~5题。3.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4.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5.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C.罗斯海D.别林斯高晋海DBC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31百帕 B.1 017百帕C.1 013百帕 D.1 000百帕BA4.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地为偏南风 B.N地为偏西风C.M地为偏北风 D.N地为偏南风随堂练习1.判断风向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3 .判读气压形式等压线判读等压线判读3 .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3)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4)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1.判断风向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3 .判读气压形式4.判断天气状况等压线判读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1~2题。1.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2.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 D.晴朗干燥BD随堂练习复习回顾1、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在受力上有什么不同?高空(受二力)近地面(受三力)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各有什么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南左北右赤不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2、最终风向有何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课时二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新课导入大气运动状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我们可先对它进行简化,认识它的理想模式,然后再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地接近实际情况,最终就有可能掌握它的运动变化规律。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1、在上述三个假设条件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仅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赤道冷冷热地表气流环流圈环流圈单圈环流2、议一议,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不能,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会使高空的风平行于纬度,从而没有办法到达极地上空。主干梳理0°90°N60°N30°N赤道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赤道上空成为高压区高空向北的气流逐渐右偏,到30°N时偏转为西风,堆积下沉假设:①地球表面均匀;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近地面成为低压区近地面成为高压区低纬环流主干梳理0°90°N60°N30°N极地近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冷暖气流在60°N相遇,暖轻的西风爬升到东风之上极锋近地面成为低压区近地面成为高压区近地面成为高压区近地面成为低压区高空成为高压区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主干梳理0°60°N60°S30°N30°S90°N90°S画一画南半球假设:①地球表面均匀;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低高低高高极锋冷暖高0°60°N60°S30°N30°S90°N90°S画一画南半球低高低高高极锋冷暖高低极锋冷暖高高低低0°60°N60°S30°N30°S90°N90°S画一画南半球低高低高高极锋冷暖高低极锋冷暖高高低低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结合课文关于三圈环流的描述,将图中内容填写完整。下沉下沉上升高纬中纬极地高高高低副极地低副热带高盛行西极地东东北西南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是 (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C随堂练习随堂练习2.下图中蓝色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A随堂练习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BA.向东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1.下图中箭头表示 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CB随堂练习复习导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0°90°N60°N3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锋深入思考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0°90°N60°N3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锋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除常见的侧视图以外,气压带和风带还有极地俯视图、剖面图等不同形式。1.下面两图是哪个半球,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名称。不同形式的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南半球(1)根据纬度判断气压带风带(2)依据地转偏向力判断半球举一反三除常见的侧视图以外,气压带和风带还有极地俯视图、剖面图等不同形式。2.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剖面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名称。不同形式的气压带、风带图举一反三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A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流堆积下沉C.气流受热上升D.气流受冷下沉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BC深入思考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0°90°N60°N30°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锋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课时三0°60°N60°S30°N30°S90°N90°S低高低高高极锋冷暖高低极锋冷暖高高低低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假设:①地球表面均匀;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太阳光线太阳光线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极地高气压带60°N60°S30°S0°30°N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画演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规律总结图3-9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①移动幅度小②具有滞后性7月北移1月南移假设:①地球表面均匀;60°N30°N0°30°S60°S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考虑海陆分布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60°N30°N0°30°S60°S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1月份高压图3-10 世界1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地 低 气副 极压 带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被大陆上的高气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蒙古-西伯利亚高压60°N30°N0°30°S60°S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7月份低压图3-10 世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带高气副热压带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被大陆上的低气压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势力最强,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深入思考图3-10 世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3-10 世界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物理性质均一带状气压带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块状气压中心分割 气压带图3-10 世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3-10 世界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冷热不均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地球公转使其移海陆分布使其断总结归纳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BB随堂练习2.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DA季风环流课时四复习回顾气压带风带如何移动?有何特点?图3-9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①移动幅度小②具有滞后性7月北移1月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对世界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复习回顾大气活动中心对气候有何影响?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季风环流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南亚: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因素。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季风环流风向 成因 性质冬季夏季亚洲东部西北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风向 成因 性质冬季夏季亚洲南部东北风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低温干燥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找出季风气候分布在哪些地区?2、季风气候在哪最为显著?为什么是这里?3、三种季风气候各有什么特点?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最大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1.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CB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1)~(3)题。(1)1月份,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2)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处于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DDB随堂练习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C.③⑤ D.③⑥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CD(2018 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BA随堂练习2.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盛行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逆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月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南风CA随堂练习(2)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随堂练习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近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B.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②地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则易产生洪涝灾害D.①地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②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2.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C.②地形成高压中心 D.①地受高压影响BD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①季风盛行时( )A.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C.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CC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C.8月 D.10月(2)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AA60°N30°N0°30°S60°S(1)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A.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B.暖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C.暖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D.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DC随堂练习(2)若某年份1 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1.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下图1 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课程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