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自觉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道德修养 :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对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以国家利益为重。 法治观念 :了解国家利益的法律保障,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法律责任。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对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保持警惕并勇于斗争。 健全人格 :形成健全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责任意识 :明确自身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公民职责。 认识到每个人对国家的繁荣富强都负有责任,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 重点 国家利益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华北,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 提示: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侵略中国,并企图将华北从中国版图中分离出去,这使得华北地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安全和财产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国民党政府却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对内镇压抗日民主运动,这使得华北地区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抗日救亡的口号,表达了他们对民族危机的深深忧虑和对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因此,可以说当时的华北地区,由于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内有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使得民众无法拥有一个平静的生活环境,更无法安心地坐在书桌前学习。
授新课 词语接龙:用一个词语描述你心中的祖国 提示:繁荣、富强、骄傲、和谐、伟大、强大、辉煌、地大物博、国泰民安 思考:假如你在网上看到有人诋毁祖国,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提示: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结合篆书“国”字和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人口、武器、田地、疆域 国家就是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土 图片分享: 思考:国家利益指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下列论述涉及到了哪方面的国家利益 我们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提示:政治、文化、安全、经济 材料分享: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思考:为什么要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 提示:因为这关系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笔记:国家核心利益是指关乎国家存亡,绝不能退让或者进行交易的重大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利益:内涵: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 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最高利益)、要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领域: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 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观看视频:国泰民安 思考:视频中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人民生活变化 对国家的意义 农业收成好,效率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 少数民族人民收入提高,环境变好,日子越过越好——促进民族团结 全面脱贫——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育公平——实现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 医疗有保障、生活幸福舒坦——社会和谐稳定 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思考1:由此可见,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有着怎样的关系 提示: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思考2:人民的利益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中国百年前后对比: 思考:中国百年前后对比图给你什么启示? 提示: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 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凌辱和屈辱。 思考:祖国这些年的非凡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提示: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材料分享: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思考: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和人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笔记整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下列不属于国家的核心利益的是() A.国家主权 B.国家统一 C.国家安全 D.国家能源 2.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 ①安全利益②外交利益③政治利益④经济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 ) ①与人民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 ③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④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关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C.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D.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