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饭圈文化”严重干扰了运动员的比赛,应该怎么办?“饭圈乱象”新知导入:4.1夯实法治基础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3.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健全人格: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5.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教学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1.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初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强化国家认同。2.道德修养:体会国家监察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3.法治观念:理解监察机关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4.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强化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教学目标:学习导航:1.法治是什么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法治建设进程?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第一部分阅读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下列问题。在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1、什么是法治?问题思考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什么法?如何治?良法善治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选择法治道路汉谟拉比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开皇律独立宣言世界史上伟大的法典法国民法典“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令,是百姓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结合两个材料说一说现代国家法治的要求是什么?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2024年8月1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开始施行。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规定》设置了全方位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明确受到网络暴力后的救济措施,提出:“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什么是良法?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良法善治+=法治02法治的要求小笔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第二十条》②法治要求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良法善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良法+善治=法治笔记整理2、法治的要求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人治法治人治 法治基础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原则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平等原则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后果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思考:从长远看,哪一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一、法治的重要作用(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社会)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P45 (国际)③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P44(人类文明)课 堂 笔 记小组合作3:请安全监督员结合法律链接讨论对涉案人员如何进行处罚第33条: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第132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二、法治的要求课 堂 笔 记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3.法治的要求是什么?3.什么是良法?4.什么是善治?02描绘法治蓝图19781997党十五大2002党的十六大2007党十七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依法治国十一届三中全会2012党十八大2014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91982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地位、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1997年2002年2020年2022年2012年2024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法典》颁布;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坚定法治中国建设的决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重要性:A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进程图19781982199719992002200720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22013201420182020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进程图2022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P48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知识总结23230123—— 习近平“法律是治国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④全民守法:社会加强网络普及宣传、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法律素养。二、描绘法治蓝图考考你依法治国新举措 依法治国新方针执法者要“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民众全程参与立法过程的《慈善法》正式出炉,首次界定“大慈善”概念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律面前,谁都不能例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刑事诉讼体制改革,纠正重大冤假错案科学立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做)?2020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材料反映了怎样建设法治国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过程大事记新知讲解党的领导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29日,中国人大网公布反食品浪费公开征求意见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做)?【课堂小结】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作用或意义)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国家、中学生)法治蓝图的确立和描绘(总目标及16字方针)法治的要求:(良法和善治)当堂演练1.2024年2月5日,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要求,司法部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包括加快推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加快推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A.法治推进治国理政,助力国家发展 B.完善法律体系,就能推进依法治国C.党中央国务院主导法律制修订工作 D.我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当堂演练2.(24广东深圳)近年来,深圳公安经侦部门不断创新探索,努力做到护企安商有力度、有温度,既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又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营造更健康、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环境。上述行为反映了A.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捍卫正义B.立法机关完善法律,维护稳定C.全体公民遵法守法,遇事找法D.监察机关监督调查,惩治犯罪A当堂演练3.(24吉林长春)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等法律。这表明A.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一定受到刑事处罚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国家行政机关坚持严格执法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