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小歌唱家 快乐的罗梭》(教学设计)人教版(简谱)(2024)音乐故事会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弹拨乐彩排一、教材分析《快乐的罗梭》是一首具有彝(y í)族风格的弹拨乐合奏曲。本单元以弹拨乐彩排为主题,通过音乐故事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弹拨乐器的魅力,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这首曲子旋律欢快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欣赏和学习。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乐谱、图片、音频等,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二、学情介绍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音乐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对弹拨乐器的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感受弹拨乐器的特点和魅力。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欣赏《快乐的罗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②认识弹拨乐器,了解其种类和音色特点。③学习用简单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四、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稳定学生情绪。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快乐的罗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弹拨乐器,了解其种类和音色特点。难点:学习用简单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六、教学法欣赏法: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演示法:教师演示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拨乐器的特点。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节奏型,为乐曲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七、课前准备收集弹拨乐器的图片、音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弹拨乐器,如古筝、琵琶、吉他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制作一些简单的节奏卡片,供学生练习使用。八、设计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通过音乐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九、教学环节导入(1)播放一段彝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你对彝族音乐有哪些了解?生:不知道。师:这是我们非常热爱音乐的一个名族,他们能歌善舞。他们就是“彝族”。你们听过“火把节”吗?“火把节”是“彝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相同于我们的春节。欣赏《快乐的罗梭》(1)播放乐曲《快乐的罗梭》,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2)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意图和表现内容。(3)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中使用了哪些弹拨乐器?这些弹拨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认识弹拨乐器(一)、认识乐器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乐器是弹拨乐器吗 1、认识乐器,听辨音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弹拨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展示月琴图片(孩子们,她的名字叫月琴,大家看,她的形状像什么呢 它是彝族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我们来听听他的音色。)2、观看视频,模仿演奏(月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用拨子来拨动琴弦进行演奏的,学着视频里演奏家的样子试着演奏)依次介绍琵琶、扬琴(方法同上)小结“弹拨乐器”课件出示月琴、琵琶、扬琴、古筝、阮、柳琴说一说“古筝、琵琶、吉他”等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教师介绍弹拨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法,让学生了解弹拨乐器的基本知识。琵琶(一)形状:琵琶的形状独特,整体呈梨形,琴身较为圆润。琴颈细长且弯曲,形似天鹅的脖颈,优雅而富有曲线美。(二)结构:琴头琴头部分较为精致,通常装饰有雕刻图案。琴头上设有弦轴,一般为四个,用于调节琴弦的松紧,从而改变音高。琴颈琴颈上镶嵌有相和品,相一般有若干个(如六个相),品有多个(如二十四个品),相和品是确定音位的重要部件。琴身琴身即梨形的音箱部分,这是琵琶发声的重要共鸣腔体。琴身的正面面板多为桐木等材质,背面为红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材。在琴身的两侧还有一些装饰性的线条和图案。琴弦传统琵琶有四根弦,由粗到细依次排列。琴弦材料多样,现代多采用钢丝弦、尼龙弦等。(三)音色特点:音色丰富性琵琶的音色丰富多变。在低音区,音色低沉醇厚,如泣如诉,能够表达出深沉、凝重的情感。例如在演奏古曲《十面埋伏》的开头部分,低音区的音色营造出大战前的压抑氛围。音域表现其音域宽广,高音区明亮清脆,如同珠落玉盘。在演奏快速的旋律时,高音区的音色能够展现出灵动活泼的感觉。在中音区,音色圆润柔和,在演奏抒情性的旋律时,中音区的音色能很好地传达出细腻的情感。吉他(一)形状:古典吉他古典吉他的琴身形状较为圆润,腰部较细,琴箱整体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琴颈较宽,方便演奏古典曲目时手指按弦的指法操作。民谣吉他民谣吉他的琴身形状多样,常见的有 D 型、A 型、OM 型等。D 型琴身较大,共鸣效果好,声音较为饱满;A 型琴身相对小一些,音色明亮;OM 型琴身则在两者之间,音色均衡。琴颈相对古典吉他窄一些,便于演奏和弦等技巧。电吉他电吉他的琴身形状更加多样化,有类似传统吉他形状的,也有非常独特的设计,如双缺角形状,这种形状方便高把位的演奏。琴体通常比古典和民谣吉他薄一些。(二)结构:琴头琴头上有弦轴,电吉他和民谣吉他一般有六个弦轴,古典吉他也多为六个。弦轴用于固定琴弦并调整琴弦的张力以改变音高。琴颈琴颈上有品格,民谣吉他和电吉他的品格一般为 20 - 22 个左右,古典吉他的品格数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品格是确定音高的重要依据。琴身对于民谣吉他和古典吉他,琴身是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侧板组成。面板多采用云杉木等材质,背板和侧板的木材种类多样。电吉他的琴身除了有共鸣的作用外,还需要安装拾音器等电子元件。琴弦吉他一般有六根弦,从细到粗分别为 E、B、G、D、A、E。琴弦的材质多样,如钢丝弦、尼龙弦等,民谣吉他多采用钢丝弦,古典吉他则使用尼龙弦,电吉他的琴弦也有专门的设计以适应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拾音器(仅电吉他)拾音器是电吉他特有的结构,它将琴弦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器等设备发出声音。电吉他可能有单拾音器、双拾音器或多个拾音器的组合,不同的拾音器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三)音色特点:古典吉他音色柔和、圆润、清澈。由于使用尼龙弦,其音色具有一种温暖、纯净的特质。在演奏古典音乐时,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典雅、抒情的意境,如演奏巴赫的古典吉他曲目时,那种空灵的音色非常动人。民谣吉他音色明亮、饱满。钢丝弦使得其音色在弹唱等表演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伴奏时,能够很好地突出节奏和旋律,同时也能通过演奏技巧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电吉他音色丰富多样,可以通过调节拾音器、效果器等设备来获得各种各样的音色。它可以发出清脆明亮的音色,适合演奏旋律性的乐段;也可以通过效果器制造出失真、过载等效果,发出强烈、震撼的声音,常用于摇滚等风格的音乐演奏。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弹拨乐器,感受弹拨乐器的魅力。学习节奏型(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节奏卡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节奏型。(2)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型,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强弱和长短。(3)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为乐曲伴奏(1)教师播放乐曲《快乐的罗梭》,让学生选择一种节奏型为乐曲伴奏。(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选择合适的节奏型进行伴奏。(3)让学生分组进行伴奏练习,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伴奏的效果。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弹拨乐器的魅力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表扬学生的表现和努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欣赏和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十、板书设计小小歌唱家 快乐的罗梭乐曲欣赏《快乐的罗梭》彝族音乐风格特点弹拨乐器认识种类音色特点演奏方法节奏型学习节奏卡片强弱长短表现方式为乐曲伴奏选择节奏型分组练习效果展示十一、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彝族音乐和弹拨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彝族音乐的欢快活泼和独特魅力;在认识弹拨乐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并亲自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弹拨乐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在为乐曲伴奏的环节中,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进行伴奏,并通过分组练习和互相交流合作,提高了伴奏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表现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成长。十二、课后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一种弹拨乐器,并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2)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更多的彝族音乐,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