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3 善用法律学习目标:1、遇到侵害时,如何维护合法权益?2、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是什么??3、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01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镜头二: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干部看着眼红,想毁约。村民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材料一 材料二手段结果2.遇到类似情形,我们可以寻求哪些机关的帮助?以暴制暴(非法)运用法律受到法律制裁合法权益得到维护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权思考:1.对比两则案例,遇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注意:这些都是非诉讼手段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弱者的保护神”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可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写文书,出主意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权法律服务机构:“弱者的保护神”法律服务站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代写法律文书,帮忙出主意,代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法律援助中心连连看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权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上述方式无法解决时,怎么办?③遇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权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笔记区1.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p57-p59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小峰是通过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想一想: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笔记区2、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P59)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P59)种类:①民事诉讼 ②行政诉讼 ③刑事诉讼(P60)俗称:打官司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如财产分割、婚姻问题、债务纠纷等)(如税务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门或其工作人员的侵权等行为)(如杀人、放火、盗窃、抢劫、虐待等)诉讼种类: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民告民、企业民告官活学活用:判断以下案例属于什么类型的诉讼?案例一:某照相馆未经小李允许擅自用其照片,小李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案例二: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 三字为公司冠名,他的申请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陆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行政诉讼案例三:甲将乙打成重伤致残,乙的母亲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诉讼针对训练1.八年级学生小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10万元和房屋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小洋将叔叔告上法庭。人民法院判决,小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小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C①属于民事诉讼 ②是采取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③是为了获得遗产而采取的合理的做法 ④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根据题目材料中的“告上法庭”可知,是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遗产继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小洋的行为属于民事诉讼,①③④正确,②错误。2.阅读案例,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是( )B①为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李某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林某告上法庭 ②胡某因商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③万某因涉嫌犯罪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④张某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所的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02小伟、小宇、小刚是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小伟说:“别管这事,和我们没关系。”小宇说:“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小刚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点评。2.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情景分析-合作探究3、青少年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0-p613.我们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①小伟观点错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所在)②小宇观点错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自身原因)③小刚做法正确。他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能抓获犯罪分子又能保护自己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笔记区3.青少年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0-p61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③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方法与技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①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我们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②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③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5.做守法的公民要求青少年怎么样做?课堂小结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如何运用法律维权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诉讼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善用法律1.某校九年级学生小慧所居住的小区张贴了一条“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宣传语。对于扫黑除恶,下列行为与小慧身份相适应的是( )B①遇到不法侵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②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矫治不良行为 ③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防止冤假错案 ④发现涉黑涉恶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②中“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属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责。③属于司法机关的职责。2.中学生小新画了一幅思维导图(见下图),图中“ ”处应填写( )A.我与社会 B.法不可违 C.善用法律 D.预防犯罪C3.初中生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B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校园欺凌现象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某中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调查,以下是围绕“面对校园欺凌,你通常采取的做法”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1)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①面对校园欺凌,部分学生选择“默默忍受”,忍气吞声;部分学生选择“以暴制暴”,进行报复;选择求助家长和老师或主动揭发的学生较少。②说明当前一些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遭遇校园欺凌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中学生小华和同学小德各自骑着自行车去上学。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的大货车驶入自行车道,将小华撞倒在地。轿车司机发现被撞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逃走了。对此,路边的行人议论纷纷。行人甲:“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行人乙:“如果找到肇事司机,就把他的车给砸了。”行人丙:“交警找到肇事司机后,应依法要求他赔偿损失。”(1)结合所学知识,就三名行人的说法分别进行辨析。①甲的看法错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如果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会助长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②乙的看法错误。这样做可能导致自己违法犯罪。③丙的看法正确。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