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之爱,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帮助学生掌握多种了解父母的方法,提升对父母的认识。 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到爱父母也体现在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的习惯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父母,加深对父母的认识,体会父母的爱。 引导学生掌握了解父母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父母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关心和体贴父母。 帮助学生克服在了解父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体验活动法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视频中展示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二)体会父母之爱 回忆父母的关爱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如给自己做饭、送自己上学、照顾自己生病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回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教师提问:“父母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爱?你是如何回应父母的爱的?”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爱的回应,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受父母的辛苦 教师展示一些父母工作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 学生观察照片或视频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父母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辛苦。 教师提问:“你知道父母的工作内容吗?你觉得父母工作辛苦吗?你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体贴意识。 体会父母的期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如希望自己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健康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对父母期望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父母的期望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父母的期望。 教师提问:“你知道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吗?你打算如何实现父母的期望?”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三)了解父母的方法 观察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了解父母,如观察父母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通过观察了解父母的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观察是了解父母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的日常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喜好、习惯和心情。 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父母的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关心父母的?”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关心父母的能力。 交流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交流了解父母,如与父母聊天、询问父母的经历、分享自己的生活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通过交流了解父母的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交流是了解父母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教师提问:“你最近与父母聊了哪些话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与父母交流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与父母交流的积极性。 参与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参与父母的活动了解父母,如一起做家务、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一起看电影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通过参与父母活动了解父母的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参与是了解父母的一种有趣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教师提问:“你最近与父母一起参加了哪些活动?你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参与父母的活动对你们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提高学生与父母互动的能力。 调查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调查了解父母,如询问长辈、查阅照片、阅读日记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调查是了解父母的一种深入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父母的过去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人生故事和价值观。 教师提问:“你通过调查了解到了父母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觉得调查父母的过去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调查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写父母档案 介绍档案内容 教师向学生介绍父母档案的内容,包括父母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工作情况、人生经历等。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父母档案的样本,让学生了解档案的格式和要求。 填写档案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和样本,为自己的父母填写档案。 教师在学生填写档案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分享档案 学生填写完档案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档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档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通过写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父母,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教师提问:“在写档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你对父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写档案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用实际行动表达爱 分享爱父母的行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爱的经历,如为父母做一顿饭、给父母写一封信、帮父母按摩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你觉得这些行动对父母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行动的动机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分析爱父母的行为 教师展示一些爱父母的行为案例,如给父母买礼物、陪父母聊天、为父母庆祝生日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行为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讨论这些行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爱父母的行为应该是真诚的、恰当的、符合父母需求的。 教师提问:“在这些行为案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行为可以表达对父母的爱?”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爱父母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定爱父母的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爱的计划。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计划。教师可以在学生写计划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写完计划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计划。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师提问:“你的计划中有哪些具体的行动?你打算如何实施这些行动?你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达到什么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计划的实施步骤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 认识父母的不健康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母有哪些不健康的习惯,如吸烟、喝酒、熬夜、不爱运动等。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父母的不健康习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不健康习惯对父母身体和家庭的危害。 教师提问:“你觉得父母的这些不健康习惯是怎么形成的?你对这些不健康习惯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不健康习惯的成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析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方法 教师展示一些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案例,如劝说父母戒烟、陪父母一起运动、给父母制定健康计划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人物的方法和技巧,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方法应该是温和的、有效的、尊重父母的。 教师提问:“在这些案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为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不健康习惯,制定一个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计划。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计划。教师可以在学生写计划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写完计划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计划。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组的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教师提问:“你的计划中有哪些具体的行动?你打算如何实施这些行动?你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达到什么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计划的实施步骤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体会父母之爱、了解父母的方法、写父母档案、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等。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父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你将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用行动爱父母?”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的行动方向。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按照自己制定的爱父母的计划和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和感受。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 “感恩父母”“我爱我家” 等主题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写感谢信、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制作家庭相册、写家庭故事、举办家庭才艺展示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建立亲子沟通平台:鼓励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如定期与父母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倾听父母的意见等。通过沟通平台,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掌握了多种了解父母的方法,学会了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认识到了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写档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父母了解不够而感到困难;在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父母不配合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交流、多参与,提高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在帮助父母改正不健康习惯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