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柘荣县第一中学高二第1次月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20小题, 共50分, 1-10每小题2分, 11-20每小题3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现代栽培莴苣包含多种栽培类型,如结球型、奶油型、散叶型、罗马型和莴笋型等,其均由野生莴苣进化而来。研究发现,在代谢水平上这五种栽培莴苣与野生莴苣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但五种栽培莴苣互相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栽培莴苣与野生莴苣相比,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B.从根本上讲,五种栽培莴苣的出现是因为野生莴苣发生了突变C.野生莴苣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性状改变均可以遗传给后代D.五种栽培莴苣的出现会增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4.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DNA 聚合酶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5.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6.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7.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②是神经元的胞体B. 图中的⑥为神经纤维C. 图中信息在体内的传导方向可能是③→②→④→⑤D. 图中的⑤是树突的末梢,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8.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将神经递质运往突触后膜内的通道蛋白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不同时发生9.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11.一位高血压患者清晨突发右侧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且听不懂别人说话,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经医生诊断,该患者发生了脑卒中,脑部血管阻塞,但脑干、脊髓和脊神经等未受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患者大脑左半球S区和H区因缺血造成损伤B.该患者大脑左半球第一运动区的上部因缺血造成损伤C.为减少脑卒中发生,高血压人群应避免过多摄入钠盐D.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12.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B.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提高心率C. 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都受意识支配13.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14.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15.调节排尿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人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可以完成排尿,也可以在意识的支配下憋尿。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尿道内、外括约肌舒张,但外括约肌的活动受大脑意识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有利于排尿B. 牵张感受器可将兴奋经盆神经传至脊髓即可形成排尿反射C. 神经甲属于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 大脑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6.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17.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则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内流18.电表Ⅰ、Ⅱ的两极分别位于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如下图所示),P、Q、R为三个刺激点。结合图像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未接受刺激时,电表Ⅰ的偏转可表示动作电位B. 刺激Q点,电表Ⅰ偏转1次,电表Ⅱ偏转2次C. 刺激R点,仅电表Ⅱ发生偏转D. 分别刺激P、Q点,电表Ⅰ的偏转方向相同19.研究发现,海马体在短时记忆的巩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将恐惧的记忆传递给杏仁核(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时记忆与海马体中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恐惧的记忆都是感觉性记忆,会迅速消退C. 抑郁症的产生可能与杏仁核受损有关D. 记忆和情绪均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20.突触后膜兴奋后产生EPSP 电位,EPSP 电位可以总和叠加。突触后膜第一次受到刺激(未达到阈值的阈下刺激)便已经产生EPSP 电位。EPSP 电位产生后迅速发生衰减,此时若受到第二个刺激,则这两个刺激就会发生叠加,以此类推,多个刺激产生的 EPSP 会进行总和叠加。叠加的电位一旦达到神经元的阈值(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图1 为总和叠加的示意图。图2实验中,用下刺激同时刺激A、C后,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刺激B、C后,突触后膜电位未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点时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cd段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B. 叠加的电位若超过阈值,动作电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 刺激 A、B、C时,各突触释放的分别为抑制型、抑制型和兴奋型神经递质D. 若单独刺激B,可能会引起阴离子(Cl )进入M神经元并抑制其兴奋二、非选择题 (本题有5大题,共50分)21.(10分)如图1为某地区中某老鼠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b过程中,自然选择使 发生定向改变,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2)图2中在 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时刻 (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适应是 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3) 若A 和 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在某个时 间点统计甲种群中 XAXA 个体4 2只, XAXa个体6只, XaX 个体2只, XAY个体占45只,XaY个体5只,则该种群中Xa基因频率为 。22.(10分)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 c表示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 (选填”Na CO3"或 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网络调节下进行。(4)某人喝了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pH 明显下降 ,原因是内存在着缓冲物质。(5)若图乙中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则A、B、肝细胞三部位O 浓度大小关系为 。23.(10分)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或“C”)。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其去向是。(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24.(8分,每空2 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的。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 (“抑制性”或“兴奋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使屈肌舒张。此时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膜外的电位情况 (填写“相同”或“不同”)。25.(12分) 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 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 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产生痒觉的部位是 ,此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痒觉感受器刺激引发的信号在背根神经节(DRG)的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2) 兴奋从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的神经元时,只能是 (“双向”或“单向”)传递,其原因是 。(3)抓挠引起痒觉减弱,原因是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兴奋,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后有效的 (“促进”或“抑制”) 痒觉信号的上传。(4)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据图推测PTEN 蛋白的作用是 (填“减弱”或“促进”) 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和TRPVI基因双敲除的小鼠,据图中结果推测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是 (填“减弱”或“促进”) 痒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