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月考一)高二生物科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
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
2.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留下后代
3.雄性长颈鹿之间常发生“脖斗”,甩动脖子和头部组成的“流星锤”,击打对手的薄弱部位。科研人员分析了雌雄长颈鹿头部重量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长颈鹿个体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头部质量高于雌性个体
B.头部质量较小的雄性个体在“脖斗”中处于劣势,不能将其基因传给下一代
C.雄性长颈鹿之间的“脖斗”结果,会影响下一代雌性长颈鹿群体中的基因频率
D.雄性长颈鹿和雌性长颈鹿头部质量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出现生殖隔离
4.图示某木雀种群迁飞到不同岛屿后的进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某木雀种群木雀种群甲、木雀种群乙木雀业种甲、木雀业种乙木雀物种甲、木雀物种乙
A.经过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频率发生相同变化
B.经过②③,物种甲和物种乙产生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使种群甲和种群乙发生定向突变
D.新物种的形成均需经过①②③
5.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④四种液体组成
B.②中蛋白质少于③中
C.若C为脑细胞,则其利用的O2直接从①中获得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①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和②中的液体增多
6.口服药物后,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途径一般是( )
A.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B.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靶细胞
D.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7.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材料可选用动物血浆、鸡蛋清或肝匀浆
B.每次加5滴后测pH,加到30滴时共测7次
C.磷酸缓冲液利用的缓冲对是HPO/H2PO
D.生物材料和磷酸缓冲液可始终维持pH的稳定
8.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多细胞动物的所有细胞均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9.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10.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11.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辣味成分。研究发现,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TRPV1,使其作为离子通道协助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沿伤害性传入神经上传至大脑。因为大脑对伤害性传入神经信号统一解读为“疼痛”,所以辣的感觉被定义为痛觉。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细胞膜上的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TRPV1引发的兴奋必须经过完整反射弧的传递才能引发痛觉
C.吃完辣椒后,马上喝热水比喝冷水更利于减轻辣椒素引发的疼痛
D.可用TRPV1抑制剂研发镇痛药物,以减轻某些种类的疼痛
1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毒品可卡因会使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结合并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B.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会使其Cl 通道打开
C.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扩散需要能量
D.多巴胺的重摄取会被可卡因阻碍,导致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13.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14.将离体蛙坐骨神经及其连接的腓肠肌置于任氏液(与蛙组织液成分相近)中培养,在离体的坐骨神经上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电表两极置于坐骨神经外侧,观察电表指针偏转和肌肉收缩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任氏液中K+浓度升高,则坐骨神经中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升高
B.若在Ⅰ处给予适当刺激,则会观察到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若用适宜的刺激刺激腓肠肌,则会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电表不偏转
D.若在Ⅱ和Ⅲ的中点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会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电表发生偏转
15.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该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
(2)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下图的______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3)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熊猫的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多样性。
(4)依据现代进化理论,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7.(10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中耐药性基因大多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______。
(2)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入一个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结果如下图。
步骤二:挑取该平板上位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的细菌配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培养至第3代,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一代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抑菌圈直径/cm
区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② 2.26 1.89 1.62
③ 2.41 1.91 1.67
④ 2.42 1.87 1.69
平均值 2.36 1.89 1.66
步骤二中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挑取细菌,原因是______。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说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这为我们对抗生素的使用带来什么启示?______。
18.(11分)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同时也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某知名美食主播想体验藏区美食,到青藏高原一段时间后出现精神恍惚、头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送往医院后立即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部分指标如图:
(1)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肌肉细胞被利用,经过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有______,需要参与的系统有______。
(2)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稳态______。该病患pH值偏离正常状态,原因是______。
(3)医生告诉该患者有患痛风的可能,需清淡饮食。血液尿酸值长期偏高,使得体内的尿酸形成尿酸盐结晶积聚在关节处。尿酸盐结晶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无法水解,进而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引起细胞以______方式死亡。炎症相关物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使得关节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______进而关节肿大。
19.(12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ch释放的方式是______,该过程可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如果图甲中的钙离子不能运入神经元或神经元周围缺乏钙离子,则对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影响是______。
(2)突触小体是指______。
(3)据图分析,化学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电突触直接传递电信号,因此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______(填“快”或“慢”)。
(4)科学家利用下图所示的结构探究有关结构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将电表的两电极置于图示位置的细胞膜外侧,分别刺激图中A、B、C三点,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和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刺激位点 电表偏转次数 肌肉是否收缩
1 A 2 收缩
2 B 1 收缩
3 C 1 收缩
实验结论:______。
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
20.(11分)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平时,膀胱逼尿肌(位于整个膀胱壁)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a~f为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排尿反射属于______反射。
(2)脊髓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收缩和扩张的控制是由______系统支配的。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原因是______。
(3)腹下神经释放的NE(去甲肾上腺素)一方面促进膀胱逼尿肌舒张,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尿道括约肌收缩。同一神经递质在两部位的效果截然相反,原因可能是______。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与NE刚好相反,若使用药物抑制传出神经释放ACh,可能带来的结果是______。
(4)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______(用文字或图中字母加箭头表示)。若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写出一种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