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上半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垒,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已表露出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新社会的政治夙愿。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②无产阶级的政治夙愿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③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难以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同属于剥削阶级社会。在这两类社会形态中( )①专制统治成为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要统治形式②都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并且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③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④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3.2023年,美联储连续加息,中小银行中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萨克城公民银行等先后倒闭。2024年以来,纽约社区银行股价暴跌,商业地产坏账持续增加,共和第一银行倒闭,中小银行风险再次引发关注。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银行倒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②银行倒闭会破坏社会信用关系,重创美国经济③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社会稳定④银行业金融服务供过于求引发倒闭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回首过去,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星火从乡村燃起,自沿海而兴,终成燎原大势。40多年来,14多亿中国人用改革开放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差”,以前所未有的跨越、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人民以幸福、国家以富强、社会以进步。这说明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这些成就( )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过渡时期。下列对过渡时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在过渡时期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B. 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C. 个体农业经济在过渡时期完成了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改造D. 到1956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8.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上述观点( )①没有认识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已经具备,是错误的②没有认识到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缩小,是错误的③没有认识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跳跃式发展④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正确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与优势不是自封的,是在比较中得出来的,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中,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大背景中,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与优势”在哪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道路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②理论特色: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当代中国实践③制度特色:能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④文化特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回顾历史的时刻,一定也是展望未来的时刻。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事实证明,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然是一个蒸蒸日上、未来可期的中国。明天的中国“未来可期”是因为( )①中国的历史经验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智慧借鉴④中华传统文化既能立足时代前沿也能与时俱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这表明( )①一个国家的制度,只有适合本国国情,才有生命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③我国在制度建设上不能借鉴西方国家经验④世界上不存在一种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制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13.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下列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来实现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③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深入推进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说明党的理论创新要(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②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指导实践③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念④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3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全党深入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深入开展好主题教育( )①有利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②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消除社会主要矛盾③有利于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善思善用④是民心所向,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业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一头巨大的“灰犀牛”,会可预见却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的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灾难,此时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穷人生活艰难,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爆发的重要形式,是其生产方式下不可避免的。要彻底根除经济危机,满足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请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片是变动时代的记录者,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论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彰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大国担当。时间 事件2023年1月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新增条目239条,达历年新高。2023年6月 出台措施率先在一些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023年8月 新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2023年10月 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我们坚信,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释“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个人的梦想的实现是在中国梦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中国梦不单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的简单相加,而是无数个人的梦想的凝练升华。作为青年个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李大钊同志也曾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五四青年运动史,是一部中国梦引领青年梦,青年梦融入中国梦的历史,从那时起,广大青年与国家民族命运血脉相连,始终如一。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引领青年梦,青年梦融入中国梦”的认识。高一政治参考答案1-5ADCAA 6-10BDCAC 11-16ABCBBB17.【答案】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18.【答案】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答案】(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20.【答案】①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的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