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唐县一中202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70分)
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西方文学《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里,作者着重描述了奴隶的悲惨遭遇,他们像牲口一样被对待,终日劳作却又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休息,而奴隶主却可以随意鞭抒虐待他们。最为残忍的是管家奴隶往往会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甚至会形成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一旦有了理想,现实就会让他们更加痛苦。以下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④奴隶主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得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田家行》反映了封建社会( ) ①农民受到的残酷剥削 ②农民一无所有的处境
③农民承受沉重的赋税 ④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
A. 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 B. 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工具的更替
C. 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D. 生产关系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5.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农具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工,截至10月23日,罢工成员总数已超过40000人。几大汽车制造商提出在四年半内加薪23%,并大幅提高其他福利。此外,工会的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所有工人提供固定福利养老金、退休保障等。下列对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
7. 2021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
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
③他们没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
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还不充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还未充分暴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意味着(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自发自然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③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要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不再是建立在理性、正义、平等、永恒发展等之上的空想,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是因为( )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唯物史观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④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相伴而生,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证明了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又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时所缔结的契约,可以说像白纸黑字一样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工人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该论断表明(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上述问题的根源 ②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且被资本家完全占有
③资本家在生产中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④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后,海涅立即写诗表示声援,“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该诗反映的背景事件( )
①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阶级斗争
②标示着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2022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疲软,欧美经济增长出现负值,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的压力大。2022年9月,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表示了对全球经济重现20世纪80年代滞胀的担忧。(注:滞胀在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为此,2022年以来,美联储已五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300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欧美经济出现衰退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②滞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
③资本主义经济衰退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④美联储加息会冲击新兴市场国家币值稳定,增加全球经济风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统治、发展生产
③抵制西方列强、实现统一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从相识相知到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该剧中的“觉醒”反映了( )
①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解放终于有了成熟的方案
②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热播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②→③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0.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以“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的40组人物和闪光的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火炬,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的动人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C.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D.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B.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C.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理解,下列前后表述相契合的是( )
① 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全民的理论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③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领导阶级,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材料中“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 )
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其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毛泽东强调的这些不熟习的东西,可以理解为( )
①继续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 ②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④通过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②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2024年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 )
①改革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②实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改革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1984年刊发的《正定翻身记》报道了七十年代还是高产穷县的正定县如何通过改革在八十年代扭转局面的事迹。其中写道“原来的部队、仓库和饲养棚大都被专业户和联合体租用了,安上机器,变成了企业;许多农家小院也搭起席棚,办起家庭工厂……商品生产神话般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这表明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全面推广 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转变
C.越来越多农民迁入城市工作生活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见成效
33.某校学生会围绕“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主题,制作宣传展板。下列内容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我国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③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率先取得新突破
④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家庭的变化是时代的缩影。山东省一个农民从1982年开始记录家庭收支。1982年这一年他家总收入836.54元,总支出574.90元。之后,他家消费支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肉、蛋、蔬菜的消费额明显增长,还增加了彩电、手机、汽车……等项目支出。这表明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A.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
B.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D.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要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导下,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67.8%;1956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对此,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的依据和意义。(12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
45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10分)24级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5 BABDB 6---10 DDBDA 11---15 BBCAB 16---20 DCADC 21---25 AADDD
26---30 ACDDB 31----35 DBDCA
36好: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了暴力和掠夺。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过程,造成人民的贫穷。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37【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4分)
(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4分)
38【答案】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