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政治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在安阳八里庄新发现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发掘出石铲、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石器,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据此推断,在当时(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已出现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句话说明( )①奴隶制度的产生建立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之上②在这一阶段人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出现了国家③当时的生产关系存在剥削,但部分成果农民还能自己支配④进入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③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 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共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②农民没有任何生产和生活资料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唯一方式 ④统治者对百姓剥削压迫,苛捐杂税繁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的过程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1883年,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8年5月4日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 )①是科学的理论,照亮未来的真理之光 ②资本主义发展实践中自发产生的思想③从理想和正义角度出发批判资本主义 ④是实践的理论,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尘、文明蒙难。这一切决定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发展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毛泽东在1939年12月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个科学概念。从分析中国社会入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五四运动对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现实道路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在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 )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②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提出了“一化三改”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此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事实雄辩地证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中国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苏联的发展道路 ④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此论断分析正确的是①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③社会形态的更替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规律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并用了不到6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2023年9月,美国汽车工人发起了该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强势的联合罢工。工人要求未来四年内涨薪40%,以匹配他们的工作量和贡献,并应对日益恶化的通胀。罢工持续6周后,车企最终同意涨薪25%并安排工人重返工作岗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19.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8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它产生的历史前提。指出材料中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以及创立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分别是什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顾:“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召开,形成了正确的路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