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启用前☆保密
试卷类型:A
惠州一中2027届高一10月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考古遗物来分析,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他们要随时提防猛兽的袭击。所以,他们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②部落联盟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最基本单位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但生产力低下 ④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的出现,生产力不断发展,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生产力水平越是发展私有化程度会越高
④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私有制产生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2年11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殷墟外围聚落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陶器生产区和居址区,出土铸铜工具、玉器和陶器。在邵家棚遗址,出土多件带有“册”字铭文的青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晚商时期史官“册”族居住地。这些考古新发现印证了( )
①当时的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②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
③生产力的进步取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健全
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摆脱蒙昧野蛮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社会的阶级划分或政治关系形成,是以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分化,导致了阶级的出现,国家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关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发展,其因果关系顺序为( )
A.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国家→阶级
B.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阶级→国家
C.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
D.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5.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在封建政权的统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割据严重阻碍自由贸易。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须
①推翻封建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促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③采取切实措施将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
④依靠年轻的无产阶级并让其充当革命的领导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材料主要表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 D.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9.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D.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10.奴隶社会后期,在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剥削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奴隶主鄙视劳动,奴隶们仇视劳动,平民又不愿从事劳动,田地荒芜,手工业衰退,商业停滞,城市萧条,奴隶制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对此,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C.奴隶制生产关系始终阻碍生产为的发展 D.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11.古代社会的变革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
①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催生的赤贫现象和贫富差距,同样也比之前的任何时代都要触目惊心。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绝对贫困
②资产阶级攫取剩余价值,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③剥削是资本主义的实质,相对贫困是其必然产物
④资产阶级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掠夺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空想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发展到最高阶段,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流行于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中的一种思潮和理论。下列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以下反映其理论贡献的是( )
①以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积极投身并指导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开学第一课》的故事从一本距今已有101年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展开讲述。正是这本仅有56页且泛黄的小册子,指引着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等早期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更是点燃了百年来无数革命志士追求理想信仰之火。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蕴含的价值观可以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相结合
③明确了无产阶级建党的原则和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
④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某校高一(1)班学生就这件皮大衣的命运进行猜测并展开讨论,结果如下表:
皮大衣的命运 主要原因
①被烧毁 ②被部落首领送给他人 ③被部落首领自己享用 ④被撕成条分给大家 ⑤被退回 a.当地生产力水平极低 b.生产资料归部落集体所有 c.印第安人品德高尚 d.该部落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e.平均分配
根据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请从上表已列项中推断皮大衣命运的最大可能和出现这种可能的根本原因是( )
A.②b B.③d C.④a D.④e
18.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广泛钻研哲学、法学等知识,积极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 )
①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②实践的理论,将中国实际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③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④革命的理论,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29岁的陈望道首次完成。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当时(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成就的突出表现是( )
A.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D.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2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1955年下半年,随着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在这种形势下,宜宾各县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手工业的改造也加快了步伐。1957年,全专区手工业合作社、组的总产值达3493.4万元,比合作化前的总产值增长了10多倍,充分显示了走合作化道路的巨大优越性。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对当前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 ②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专业化生产道路
③对手工业的改造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④通过改造,我国顺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24“觉醒年代”研学行依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围绕重点文物和史料设置研学项目。师生们就课题(如图)开展研究,参与研讨会、实地研学考察,撰写研究报告。研学行的意义在于( )
研究课题 ①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 ②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③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播 ④北大红楼历史 ⑤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片区 ⑥蒙藏旧址与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①依托党的早期活动,探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
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③感受中华民族觉醒的脉动,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充分发挥“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 )
①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五年计划来统筹力量,规划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充分说明( )
A.“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现实道路
B.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C.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党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下列表格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时空脉络。
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年,《乌托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现实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1945年5月,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在苏联的帮助下,亚洲的中国、越南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国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及其实践的历程。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顾:“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谈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最伟大的事件”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