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 10 月联考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
命题:庆元中学 王定熙 钟炳英
审稿:庆元中学 吴启伟 胡慧芬
一、单选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C D D A C A D B C A B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A A B C B C C D D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共 40分)
31.(共 9 分)
(1)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写出两点即可得 1 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 分),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
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1 分)。
②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
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写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即可得 1 分)。
(2)特征: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1分)。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 分),以及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 分)。
32.(共 11 分)
(1)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1 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
主阶级的矛盾(1分)。
(2)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
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
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 分)
(3)该观点错误(1 分)。拜登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只能让罢工问题得到缓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1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 分),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1 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 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
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1 分)。
高一思想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 第 1页(共 2 页)
{#{QQABQQQAgggAAIJAAQhCQwnYCEOQkAGACSgORAAIIAAASRNABCA=}#}
33.(共 7 分)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础设
施、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1 分),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
大飞跃(1 分)。
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社会
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分)。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在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
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2 分)。
该观点仅片面地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挫折,未看到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是错误的(1分)。
34.(共 13 分)
(1)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
共产党的面貌(1 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1 分)。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
要法宝(1 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 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分)。
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进行改革开
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
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和世界进步(2分)。
(2)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
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分),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分)。
②在党的领导下,深圳人积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于冲破思想观念
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2 分)。
高一思想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 第 2页(共 2 页)
{#{QQABQQQAgggAAIJAAQhCQwnYCEOQkAGACSgORAAIIAAASRNABCA=}#}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10 月联考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考古公布最新成果:找到了萨拉乌苏遗址的原始地点,同时发掘出两个原生文化层位。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 )
①在集体劳动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②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
③生产生活过程主要使用打制的石器 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024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④生产资料由全体成员共同占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据此,下列传导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发展 ②私有制确立 ③劳动产品出现剩余 ④国家产生 ⑤阶级产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④-②-⑤
4. Y市某高中社团策划拍摄了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生动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状态。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 )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狩猎回来后,氏族长按贡献大小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可以将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建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利在《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提出一个从私有制社会过渡到公有制社会的社会改革纲领,倡导建立一个以自由、平等和劳动为基础的公众福利的“平等共和国”。此主张 ( )
①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看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③从法律角度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④摆脱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终究伟大。科学社会主义则揭示了一个道理: “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少数人对其余人的压迫更加沉重了。”由此可见 (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由空想到科学的一系列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7.1899年,列宁在《谈谈罢工》一文中谈到: “事实上,没有一个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没有发生过工人罢工。资本主义愈发展,大工厂发展愈快,大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愈厉害,工人就愈需要联合起来进行反抗。”由此推知,罢工( )
①是广大无产阶级与资本家斗争的最高形式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及剥削关系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的观念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
②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就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③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更是彰显了其世界历史性的意义。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立足社会实践,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②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具体的革命方案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是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发现 ( )
①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③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还说:“《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②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和为人民谋利益的经典著作
③从理性和正义等原则出发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弊端
④一般原理的运用必须和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
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
①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16.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设立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变革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在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览时,小强同学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下列对该照片注解正确的是 ( )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
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为我国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④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9.新中国成立后, “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说实现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开辟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感叹: “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 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这一感叹说明( )
A.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的决定性选择
B.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D. 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21.为了加强党史教育,某校组织高一学生了解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学习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信仰的力量。学生参加该活动可感悟到( )
①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
③此次会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此次会议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2.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一直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我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建立起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纵深推进, “一带一路”共发展
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④-③
24.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开放就是要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④党领导人民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复兴伟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5.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下列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说法正确的有(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观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凝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党和国家勇敢应对百年变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做出最新贡献。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 )
①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理论品质的典范 ②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③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 ④源自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7.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带领亿万人民上下求索、一往无前,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 )
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思想制度和物质基础。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遵循 ②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主线
③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相互统一、紧密相连 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9.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充分展现了党带领人民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积累的优秀传统、构筑的精神家园、形成的先进文化,激发出我们继续走好中国道路的历史主动和精神力量。可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
①坚持集中力量办好国家大事,发挥制度优势 ②聆听复兴足音讲好中国故事,滋养文化自信
③坚持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定道路自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 (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日益加深,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充当奴隶,惩罚罪犯、拐卖人口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作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剥削者工具的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但史学界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4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昔日是奴隶贸易的罪恶之地,如今浸透血泪、戕害生命的罪恶勾当还在黑暗中继续。剩余劳动人口贩运问题泛滥成灾、农业领域强迫劳动触目惊心、私营监狱囚犯惨遭劳动剥削、滥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美国至今仍有约50万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其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严重威胁和侵害。特别是2022年以来,从美国的机械、食品生产线上的工人,到马萨诸塞州的护士和肯塔基州的酿酒师,再到好莱坞的工作人员,全美各行各业超过10.万名工人要么正在罢工、要么正准备罢工。长期以来,拜登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劳工领袖”和工会的捍卫者,他强调“美国就业计划”将为民众提供帮助和信心,并努力使美国经济能够稳步向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3分)
(3)有人认为,全美各行各业罢工会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熟得到解决。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从此,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针对这一时期的探索,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至暗时刻”,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7分)
34.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中国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还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外溢效应。1979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近十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更是超过了30%,已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材料二 4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深圳人积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闯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等约一千个“国内第一”……无数普通人的“深圳梦”正汇聚成为更加宏伟壮丽的“中国梦”。
(1)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结合材料一,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7分)
(2) 讶异于“深圳奇迹”,许多人不禁问“深圳为什么能”。结合材料二,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创造深圳奇迹的根本原因。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