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统编九上道法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期中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梳理(读记版+自测填空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秋统编九上道法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期中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梳理(读记版+自测填空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秋统编九上道法期中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梳理(读记版)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思维导图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2.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
(1)选举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3.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及其地位
政治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 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 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 同心圆
政治制度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 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2框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民主 选举 (1)重要性: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方式(途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3)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 协商 (1)重要性: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2)方式(途径):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民主 决策 (1)重要性: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方式(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3)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集中民智 参与意识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 管理 重要性: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 监督 重要性: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要有社会责任感 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要自觉遵守宪法 ,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
(1)权力来源:人民 。
(2)宗旨:为人民服务 。
(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的地位与核心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怎样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 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怎样到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秋统编九上道法期中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梳理(读记版)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思维导图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2.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
(1)选举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3.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及其地位
政治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 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 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 同心圆
政治制度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 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2框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民主 选举 (1)重要性: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方式(途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3)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 协商 (1)重要性: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2)方式(途径):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民主 决策 (1)重要性: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方式(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3)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集中民智 参与意识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 管理 重要性: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 监督 重要性: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要有社会责任感 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要自觉遵守宪法 ,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
(1)权力来源:人民 。
(2)宗旨:为人民服务 。
(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的地位与核心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怎样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 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怎样到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