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作七 写信【知识与技能】1.学习写信的格式,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2.给亲友或老师写一封信,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写信格式。【教学课时】1课时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怎么样?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封家书》,借助音乐的力量感染学生,创设情境。2.同学们,如果你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或者是亲人、朋友相隔很远,你们会怎么与他们联系呢?(打电话,发视频,发语音)这些方式的确都很便捷,那如果有的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这方面的条件,该怎么办呢?那么就可以通过写信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告诉父母、亲人、朋友。书信就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五湖四海的知己亲朋;书信就像一只载满真情的小船,将美好的祝福驶向心灵的彼岸。同学们,你们中间有人写过信吗?今天的习作课,咱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板书:写信)二、了解习作的要求1.默读课本的习作要求,指名说。2.师小结:写信的对象:亲友或老师。写信的内容: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想对亲友(老师)说的话等。写信的格式:注意信和信封的格式。(课件出示)写完以后认真修改,再用信纸誊抄寄过去,也可以给对方发送电子邮件。3.出示课题:写信。(亲友、老师)思考,同桌讨论:什么是“亲友”?哪些人是“亲友”?三、拓展思维,指导选材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给谁写信,准备写哪些内容。(列出要点,引导选择)2.集体交流,教师归纳。(1)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如:最近读什么课外书,班级开展了哪些活动?做了什么小研究,“六一”儿童节怎么过的等等。(2)介绍自己的进步:自己哪些方面进步了,自己取得了哪些成就等。(3)谈谈你的寒假打算,寒假快要到了,准备怎么度过这个寒假等。四、学习写信格式1.出示习作例文。2.引导学生观察:书信包括几部分?出示课件: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六部分。3.师生共同探讨书信格式:(1)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例文的作者是写给叔叔的,所以称呼是“亲爱的叔叔”。(2)写问候语,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如果收信人是长辈,可以写“您好”;如果收信人是平辈,可以写“你好”;如果收信人不是一个人,一般写“你们好”或“大家好”。(3)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对方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果要说的事情不止一件,应每件事写一段。(4)写祝福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工作顺利”或“学习进步”等祝福的话。(5)署名: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前面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身份,比如“侄儿小杰”。(6)日期:写信的具体时间写在署名的正下方,写清年月日。4.写完信,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就可以寄出了。小组讨论如何填写信封。(1)注意填好寄件人和收件人地址姓名。(2)填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五、学生练习写书信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2.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书信格式是否正确。3.认真读一读书信内容是否通顺、得体。4.教师巡视,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大家评议作文。语文园地七【知识与技能】1.积累关于人物高尚品质的四字词语。2.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感受语境中的言外之意。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中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3.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升阅读能力。4.积累优美诗文,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画面,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感受语境中的言外之意。2.积累优美诗文,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画面。【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一篇文章,是怎么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的呢?(指名说)二、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2.思考:这三句话主要是围绕什么方面来说的?他们有哪些发现?(1)学生自由读。(2)学生讨论回答。(3)教师归纳。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①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碰到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然后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三、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词语:(1)指名读词语,师相机正音。(2)生开火车读词语,边读边理解。(3)指名说一说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试举例说说。师补充:岳飞——精忠报国,江姐——视死如归,包拯——秉公执法,周恩来——志存高远……(4)拓展:背水一战(韩信)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四面楚歌(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投笔从戎(班超) 多多益善(韩信) 初出茅庐(诸葛亮)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语气上的不同。练习:生自主完成后面的两个语境对话,在小组中讨论补全的对话是否合适。展示,师评价。师小结:句1是反问句,句2是陈述句。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人物内心的强烈感情。四、课堂小结师:谈谈你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一、读懂诗歌,了解背景1.创设情境导入,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别:送别)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1.默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黄云:作者当时身处塞外,那里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4.指名说一说诗的意思。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句诗。1.自由读。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2.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悟。指名读。师评价指导。(二)品读第三、四句诗。1.齐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董大这时的心情呢?2.“愁”。这是怎样的愁?会愁什么?3.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5.学生回答后随机点评、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1.全班练读。(指导: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2.指名读。师点评,再指名读。3.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4.再次吟诵这首诗。四、总结全诗记住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我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读,教师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没有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若能结合每个部分考查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出题考同桌,并把好题目作为习题让全班做,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