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法治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体现,理解尊重他人与自我保护的关系,学会在法律框架内尊重他人。 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通过尊重他人的实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强调尊重他人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 重点 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尊重他人的实践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 人家不让座给你,你就动口又动手袭扰?这一幕看着让人恼火! 最近,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上的视频引发关注。一个老人要求女孩让座被拒绝,随即对女孩动手,还拿着拐杖在女孩双腿间横扫,嘴里叫嚣着“上派出所去报案”。看完这段视频,网友们都很愤怒:“倚老卖老”都到这个地步啦?坏人变老了;也有人说:别又“批评教育”。
又动手又堵嘴又用拐杖乱搞,嘴里还叭叭说个不停,这吵起架来可真是“干劲十足”,凭什么让别人让座啊?如此“强势”,真的不能惯着他。而从现场视频和媒体报道来看,当时女孩拒绝后说了一句:“给别人让座可以,给你不让”,也许是这句话激怒了叶某。两人发生口角后,地铁工作人员也及时到场劝说调解,但奈何这位叶某某实在太过嚣张,特别是“拿着拐杖乱来”这个动作,真的太过分了。 思考:老人的行为为什么会被批判?
授新课 图片分享: 思考:面对下面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左图男子行为不尊重人。 教师:尊重就是尊重、尊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材料分享: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在采访96岁翻译家许渊冲时,以跪地的身姿,保持和老先生平视或仰视的角度,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老人讲述,这一幕,感动了许多网友,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思考:董卿这一动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传统美德 提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新闻链接:近期,一则关于山东威海大二女生暑期打工送外卖被羞辱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女生哭诉遭遇顾客羞辱,称被对方指责“没资格坐电梯”,还被质疑“送外卖也不好好送,这么大也不去上大学,会送外卖吗”。此事件引发众多网友热议,纷纷对女生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对羞辱他人的行为予以谴责。 思考:你如问评价该顾客的行为 若你刷到这则视频,你会给女孩发什么弹幕或评论 学生:这位顾客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他不仅对一位努力工作的女孩进行了无理的羞辱,还严重践踏了他人的尊严。这种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 发弹幕:别难过,你的努力和坚强值得所有人尊重。那些无理的言语,只是来自一个无知者的偏见。 教师: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知识拓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七级模型,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分别为: 生理需求 (如食物、衣服)、 安全需求 (如工作保障)、 社交需求 (如友谊)、 尊重需求 (如自尊、他尊)、 认知需求 (如理解事物)、 审美需求 (如欣赏美)、 自我实现需求 (如实现理想和目标)。其中,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而最高三个级别称为增长需求。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强,潜力就越大;同时,高级需要的实现要求首先满足低级需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也可能为了追求更高的需要而忽视低级需要 馆长允许乞丐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说一说: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学生:我认为允许乞丐进馆读书是一个值得倡导的做法,但这需要图书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秩序和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教师: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知识小结: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情境创设: 情境一: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问题。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 请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情景二: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谈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 请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体会他人感受,理解、包容他人。 情景三:学校举办中秋书画展,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落选,而同桌的作品获奖。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 请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图片分享: 思考:是不是只有像这样的名人、伟人才值得我们尊重 学生: 教师:我们要平等待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  )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尊重”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下面同学的观点你认同的有 (  ) ①彤彤: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被人尊重 ②朵朵: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③娃娃: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我会开心 ④美美:尊重能够减少摩擦,使我们的社会和谐融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你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或因你的言行妨碍、影响或伤害了对方,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就是“对不起”。一声“对不起”既表示了你对自己行为的歉意,又表达了自己希望对方谅解的心情,以此来求得彼此心灵的和谐。反之,当你的言行妨碍、影响或伤害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争端就会因此而起。这启示我们(  ) A.只要学会尊重,就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 B.尊重能减少摩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C.尊重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加快经济发展 D.具备内在修养的人不会与别人发生争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