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3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研究发现DNA非编码区域的一种基因突变会改变甲状腺的调节功能,导致罕见的先天性甲状腺异常。下列对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该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异常属于遗传病C.辐射等不利的环境因素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表现2.对果蝇进行紫外线照射,检查其细胞中染色体,发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该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3.某市为了控制蚊蝇的数量,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喷洒菊酯类杀虫剂。为了预先评估杀虫剂的使用效果,统计三个地区某种蚊蝇抗性个体所占比例及抗性基因(显性)频率,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蚊蝇种群来源 抗性个体所占比例/% 抗性基因(显性)频率/%甲地区 22 12.0乙地区 36 20.0丙地区 16 8.5A.抗性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抗性个体的分布受自然选择的影响C.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杂合子所占比例更高D.预测使用杀虫剂后,杀虫效果最好的是丙地区4.蚜虫具有发达的腺体,可以分泌甜蜜的汁液吸引蚂蚁来取食,而蚂蚁取食汁液时,可以防止蚜虫被其他昆虫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蚜虫具有发达的腺体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蚜虫与蚂蚁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蚜虫分泌的汁液对蚂蚁有利,对蚜虫天敌不利D.蚂蚁对蚜虫种群的发展有利,蚜虫天敌对蚜虫种群的发展不利5.我国相关法规规定,35岁以上的孕妇必须进行产前诊断,以筛查多种遗传病。下表中关于部分人类遗传病的致病原因及检测或预防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人类遗传病 致病原因 检测或预防措施A 猫叫综合征 染色体结构变异 产前染色体检查B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结构变异 产前染色体检查C 软骨发育不全 显性致病基因引起 孕前遗传咨询D 镰状细胞贫血 隐性致病基因引起 新生儿血细胞检查6.肝组织细胞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a、b、c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状态时,a可表示为氧气和营养物质B.正常状态时,b可表示为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废物C.饥饿状态时,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D.c表示的物质从组织液进入淋巴液不一定需要消耗细胞产期识型毛细淋巴管生的ATP7.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改变海水浓度时三种海蟹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mol·L-1)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海水浓度和海蟹的种类B.海蟹的血液浓度总是随外界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乙海蟹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D.甲、乙、丙三种海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机制相同8.人的神经元的轴突可以非常长,例如支配人足部肌肉的轴突的长度可以超过1m。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胞体中B.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发挥信号长距离传导的功能C.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D.树突末端不含有称为神经末梢的细小分支,而轴突末端含有9.机体的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B.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感受器主要由传入神经末梢或传出神经末梢组成D.吃杨梅和看到杨梅都会分泌唾液,两者反射弧相同10.实验人员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如下处理: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1%硫酸刺激右后肢,不再发生屈腿反射。此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上述脊蛙的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试图用左右后肢蹬掉腹部的滤纸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蛙右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C.上述实验过程中,麻醉剂L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D.实验前,若将脊蛙的脊髓破坏,则刺激右侧坐骨神经,右后肢可以发生屈腿反射11.将某动物的神经纤维游离出来,刺激神经纤维某处,用电流表测得的其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B.b和d过程都主要由K+的外流引起C.降低细胞外Na+浓度,N点可能上升 D.e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产生的ATP12.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神经递质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药物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氨酸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C.注射氯胺酮会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谷氨酸或氯胺酮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被NMDA受体转运至突触后神经元内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免疫球蛋白(Ig)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组成。编码H链的基因由V、D、J、C四组基因组成,编码L链的基因由V、J、C三组基因组成,其中只有V、(D、)J基因重排连接在一起才具有转录功能,Ig基因重排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信息表明,多个基因可以共同控制同一性状B.Ig基因发生重排是随机进行的C.Ig基因片段在进行重排时,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D.Ig基因的重排属于基因重组,因此增加了Ig的多样性14.ZNF862基因为细胞内的隐性基因,该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会导致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严重影响人的咀嚼、语音、美观及心理健康。某HGF家系遗传系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NF86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Ⅰ-2、Ⅱ-2、Ⅲ-3和Ⅳ-2的基因型相同C.Ⅲ-3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Ⅳ-4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无须对胎儿做针对该病的基因检测15.如果镇静药或麻醉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人的呼吸肌无力、呼吸频率下降和通气不足,使CO2蓄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蓄积的CO2极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酸中毒,若不及时纠正,病死率极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的CO2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的分解B.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pH降低,CO2分压增高C.蓄积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可通过减弱肺的通气来治疗呼吸性酸中毒16.将保持搏动并带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相关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结果及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属于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a点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受刺激时膜外为负电位C.刺激a点,心脏收缩加快;刺激b点,心脏收缩减慢D.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指针都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栽培的油菜主要是甘蓝型油菜,是由白菜(2n=20)和甘蓝(2n=18)天然杂交而成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1)植株甲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通过图示杂交方法得到的植株甲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原因是______。(2)植株甲的染色体数自然加倍后,得到的植株乙即为甘蓝型油菜,也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______使染色体数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3)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研究发现,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与S位点的基因型有关,机理如图2所示。①落在柱头上的油菜花粉不能萌发的机制是______。②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______多样性。18.(11分)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的生物进化实验如图所示,两组实验除喂养的食物不同以外,其他环境条件完全一致。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甲培养箱中的果蝇体色变浅,乙培养箱中的果蝇体色变深,后代果蝇体色存在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喂食不同类型的食物模拟的是______。(2)用两个培养箱分开培养造成两培养箱中的果蝇因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培养箱中的果蝇通过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这些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是______。当两培养箱中的果蝇产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两培养箱中果蝇的______,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和交配习性的巨大差异。(3)培养多代以后,为判断甲、乙品系果蝇是否产生生殖隔离,设置实验进行探究,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19.(11分)长期营养不良、肾炎、过敏反应等都有可能引起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渗透压主要包括由无机盐组成的晶体渗透压和由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______(填“更高”或“更低”)。肾炎会导致血浆的______(填“晶体”“胶体”或“晶体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______,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2)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______增多,组织液渗透压______,吸水______,从而出现组织水肿。(3)病毒感染可导致毛细淋巴管阻塞,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4)25%山梨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中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后可由尿液排出,常用于治疗脑组织水肿,其治疗机理是______。20.(12分)分布在皮肤和黏膜的触觉感受器一般不会对轻微触碰产生痛觉,其信号传导通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1的突触前膜由______组成。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______。(2)正常情况下,轻微触碰触觉感受器,触觉神经元兴奋,当这种信号传递至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引起神经递质GABA释放,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GABA能与痛觉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Cl-通道开放,Cl-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不产生痛觉。据此推测,此时GABA是一种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3)机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引起痛觉神经元上的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产生强烈痛觉。据此推测,此时GABA是一种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21.(14分)动物可通过学习将条件刺激(CS)与非条件刺激(US)有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CS和US间的最长时间间隔称为“一致性时间窗口”,简称“Tm”。研究人员利用果蝇的“气味一电击”学习模型对此开展研究。电击会引发果蝇的躲避反应,果蝇对气味甲、乙的偏好无差异,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味甲与施加电击两种处理的时间间隔对果蝇建立气味与电击关联的影响。先向训练臂通入气味甲并施加电击,置换新鲜空气之后再通入气味乙,训练后将果蝇转移至测试臂进行测试。测试实验开始时,果蝇全部放在中间,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计算右测试臂果蝇数量减去左测试臂果蝇数量的值占果蝇总数的比例(PI),绘制的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______是非条件刺激,______是条件刺激。(2)以PI=0.5时的对应时间间隔为果蝇将气味与电击建立关联的Tm,A、B、C组的Tm大小关系为______(用“>”表示),说明______。从图2可知,A、B、C三组的PI最终都为0,说明______。(3)自然界中,CS与US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变的,受5-HT机制调节的Tm是影响条件反射建立的重要因素,动物的Tm过短会______(填“降低”或“增强”)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高二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A项错误。2.C【解析】据图可知,图示同源染色体中一条缺失了一部分,另一条重复了一部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符合题意。3.C【解析】在不同的地区,抗性个体的分布是不同的,表明抗性个体的分布受自然选择的影响,B项正确。甲地区杂合子所占比例为0.12×0.88×2=0.2112,乙地区杂合子所占比例为0.2×0.8×2=0.32,C项错误。4.D【解析】蚜虫分泌的汁液可以吸引蚂蚁来取食,对蚂蚁有利;而蚂蚁取食汁液时,可以保护蚜虫不被其他昆虫捕食,这对蚜虫天敌不利,C项正确。捕食者在客观上能够促进种群的发展,蚜虫天敌对蚜虫种群的发展有利,D项错误。5.B【解析】唐氏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用产前染色体检查进行检测,B项错误。6.C【解析】饥饿状态时,动脉端的血糖浓度低,经过肝组织细胞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血浆,使静脉端的血糖浓度升高,C项错误。7.B【解析】甲、丙海蟹的血液浓度在浓度较低的海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总是随外界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项错误。8.D【解析】树突和轴突末端都含有称为神经末梢的细小分支,D项错误。9.B【解析】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项错误。感受器主要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C项错误。吃杨梅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看到杨梅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两者反射弧不相同,D项错误。10.C【解析】蛙的脑已经被破坏,该实验只能说明在没有蛙脑参与的情况下,屈腿反射的发生情况,因此缺少了蛙脑的对照,B项错误。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脊蛙的右侧坐骨神经处,刺激右后肢,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将浸有稀硫酸的滤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被麻醉。据此推测麻醉剂L对坐骨神经麻醉的顺序为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后麻醉传出神经纤维,C项正确。11.D【解析】动作电位时,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A项错误。b过程主要由Na+的内流引起,d过程主要由K+的外流引起,B项错误。升高细胞外Na+浓度,N点可能上升,C项错误。12.B【解析】谷氨酸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是通过胞吐的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项错误。注射氯胺酮会阻碍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产生,C项错误。13.ACD【解析】Ig基因发生重排是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的,B项错误。14.BD【解析】根据图可知,HGF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Ⅰ-2、Ⅱ-2、Ⅲ-3和Ⅳ-2都是杂合子,基因型相同,B项正确。若用A和a表示相关基因,Ⅲ-3基因型为Aa,其和一个正常男性(aa)婚配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C项错误。Ⅳ-4正常,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无须对胎儿做针对该病的基因检测,D项正确。15.ABC【解析】内环境中的CO2主要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丙酮酸分解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据题意可知,呼吸性酸中毒是CO2蓄积所致的,会使CO2分压增高,血浆pH降低,B项正确。16.BC【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A项错误。a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受刺激时为动作电位,表现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B项正确。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收缩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收缩减慢,C项正确。神经与肌肉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结构,兴奋通过突触时只能单向传递,故刺激a点,兴奋可通过交感神经传到心脏,但不能通过心脏传到副交感神经,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错误。17.(1)2(1分) 不能(1分) 植株甲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的配子(2分)(2)幼苗(2分)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2分)(3)父本S位点的基因组成中具有与母本相同的类型(3分) 遗传(或基因)(1分)【解析】(1)植株甲由白菜和甘蓝杂交而成,体细胞中含有白菜的一个染色体组和甘蓝的一个染色体组,共有2个染色体组。白菜中的染色体与甘蓝中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的配子,因此植株甲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2)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加倍得到多倍体。(3)落在柱头上的油菜花粉是否能萌发取决于父本S位点的基因组成中是否具有与母本相同的类型,有相同的则不萌发。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18.(1)自然选择(2分)(2)地理(1分) 突变和基因重组(1分)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2分) 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发生定向改变(2分)(3)让甲、乙品系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能否产生可育的子代果蝇(3分)【解析】(1)实验中喂食不同类型的食物模拟的是自然选择。(2)用两个培养箱分开培养造成两培养箱中的果蝇因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培养箱中的果蝇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这些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当两培养箱中的果蝇产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两培养箱中果蝇的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和交配习性的巨大差异。(3)培养多代以后,为判断甲、乙品系果蝇是否产生生殖隔离,可采取的实验方案是让甲、乙品系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能否产生可育的子代果蝇。19.(1)更高(1分) 晶体和胶体(1分) 增多(1分)(2)蛋白质(1分) 升高(1分) 增多(1分)(3)毛细淋巴管阻塞,由组织液通过淋巴进入血浆的液体减少,组织液含量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2分)(4)静脉注射后,25%山梨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中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再由尿液排出(3分)【解析】(1)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更高,胶体渗透压更高。肾炎会导致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减少,晶体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2)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蛋白质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3)组织液中的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也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再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毛细淋巴管阻塞,由组织液通过淋巴进入血浆的液体减少,组织液含量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4)由题意可知,25%山梨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中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再由尿液排出,从而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20.(1)触觉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膜(触觉神经元的轴突膜)(1分) 大脑皮层(1分)(2)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1分) 内流(2分) 抑制性(2分)(3)减少(1分) 外流(2分) 兴奋性(2分)【解析】(1)突触1的突触前膜是触觉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膜(触觉神经元的轴突膜)。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当兴奋传递至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引起神经递质GABA释放,此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根据题意可知,GABA能与痛觉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不产生痛觉。据此推测,此时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3)据图可知,Cl-转运蛋白会将Cl-运出痛觉神经元,机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痛觉神经元上的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减少,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从而痛觉神经元表现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相当于产生了动作电位,产生强烈痛觉。据此推测,此时GABA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21.(1)电击(2分) 气味甲(2分)(2)B组>A组>C组(2分) 5-羟色胺(5-HT)水平越高,Tm越长(合理即可,3分) 随时间的延长,如果反复使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最终会消退(合理即可,3分)(3)降低(2分)【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气味甲与施加电击两种处理的时间间隔对果蝇建立气味与电击关联的影响”,则图1实验中电击为非条件刺激,气味甲作为条件刺激。(2)以PI=0.5时的对应时间间隔为果蝇将气味与电击建立关联的Tm,A、B、C组的Tm大小关系为B组>A组>C组,说明5-羟色胺(5-HT)水平越高,Tm越长。从图2可知,A、B、C三组的PI最终都为0,说明随时间的延长,如果反复使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最终会消退。(3)分析题意可知,动物的Tm过短,CS与US之间不易建立关联,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降低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