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语言,说出茅盾笔下白杨树的特点。2.结合背景,通过朗读,体会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二、评价任务主任务概述同学们,通过对《白杨礼赞》的学习,你掌握了书写“草木情缘”的一些写作方法,请选择生活中触动你情思、引发你感悟的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今天所学的象征手法,将事物触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感悟写一段文字。评价量规A+(超出标准) 满足A的标准,同时能做到: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思路清晰,语言生动。A(符合标准) 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描写有层次、有顺序。 2.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书写工整。B(接近标准) 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 2.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书写略欠工整。2.子任务概述子任务一:整体感知,理解情感子任务二:深入感知,白杨之形子任务三:品味主旨,白杨之神三、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同学们,宗璞驻足紫藤萝下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带让宗璞对生命有了感悟;贾平凹窗下小桃树的从柔弱到坚强的成长经历,让贾平凹对成长有了感悟。身边的一花一木,总能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我想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那一草、一花或一木,引发了你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如何把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诉诸笔端,这节课我们将跟着茅盾先生学习如何借助“白杨树”表达自己的情思。本节课结束后,你要学会借助“草木”,书写你的“草木情缘”。观察这张图片,图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白杨树很挺拔!白杨树很魁梧。白杨树的叶子都向上长!……茅盾的《白杨礼赞》被传为经典,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呢?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茅盾的相关介绍,大家齐读。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板块一:整体感知,理解情感1.《白杨礼赞》题目中“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赞美。茅盾先生对普通的白杨树竟给予了带着敬意的赞美,不吝笔墨,在文中直抒胸臆,反复赞颂,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快速圈画出文章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诚挚赞美,试着读出作者的“礼赞”之情。小贴士:关注能给你带来画面感的语句,在脑海中勾勒图景;注意特殊句式的朗读表达。【交流点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些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好几次,点明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是“不平凡”。2.通读全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交流点拨】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2、3段: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5段: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7、8段:精神品质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小结: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三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评价量规超出标准(A+) 满足A的标准,并能运用朗读技巧,在必要出表达情感。达到标准(A) 1.从课本中找到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能用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朗读技巧进行朗读。 2.结合关键句,能画出文章的脉络图,能概括地说出作者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三个方面。接近标准(B) 1.从课本中找到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并能准确流利朗读; 2.结合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关键句,能概括出每段的内容,能说出作者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一、二个方面。板块二:深入感知,白杨之形1.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接下来就走进白杨树,细读2—5段,看看作者笔下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圈点勾画从文中找出相应文字)【交流点拨】生长环境:“黄绿错综”-----色彩 、“无边无垠”---辽阔、“坦荡如砥”---地势,这样壮美的生长环境,烘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烘托)由“雄壮”“伟大”转向“倦怠”“单调”。外形上: 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光滑,“微微泛出淡青色”,是质朴的。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小结:生长环境的“雄壮”“伟大”“单调”;外形上,力争上游、笔直。根据学生对外形的分析,根据回答顺势进行相应的板书。评价量规达到标准(A) 能圈点勾画描写白杨树的句子,提炼信息说出白杨树的特点。接近标准(B) 能勾画描写白杨树的句子,并说出白杨树的特点;板块三:品味主旨,白杨之神1.作者赞美白杨树外形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团结进取和质朴无华,但这篇课文不仅仅赞美白杨树的外在,还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请朗读第7、8自然段,划出礼赞白杨树精神品质的关键句段,并思考: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哨兵以及解放斗争的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点拨】白杨树在体现出的精神内涵上,与农民、哨兵以及解放斗争的民族精神上,具有鲜明的相似性,都能够体现出一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第7段,作者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将他们联系了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交流点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语气上应当逐渐加强,逐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将“赞美”更鲜明地突出出来。3.我赞美白杨树,赞美他的傲然挺立,他的笔直向上,他的坚强不屈,(齐读)赞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本文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的农民、哨兵、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这种手法就叫象征。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因此(齐读)PPT: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师点拨】象征手法的常常用在一些托物言志或者含蓄表达自己感情和思考的文章中,我们之前也接触过这种手法,同学们回忆一下。刘禹锡,独居陋室,那一方狭小简陋的屋子是高尚的品德的象征。周敦颐,独爱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高洁的情操的象征。宗璞,偶遇紫罗兰,那浅紫色的气味和芳香是饱满生命力的象征。总结: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其他象征手法的使用吗?评价量规超出标准(A+) 满足A的标准,将象征手法迁移运用学过的文章中,说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关系及象征意义。达到标准(A) 1.圈画出礼赞白杨树精神品质的关键句,说出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哨兵以及解放斗争的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结合象征的概念,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相似性,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近标准(B) 1.能直接说出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哨兵以及解放斗争的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结合象征的概念,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小结:茅盾通过对白杨之形的描绘,写到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写到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小结一下,你跟随茅盾先生学到了哪些写“草木情缘”的方法?【交流点拨】为何而写——礼赞写哪些内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精神品格怎么写——欲扬先抑、象征(五)主题拓展带着你的收获下面,我们一齐再来通过粱衡的《百年震柳》,感受景与物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思,学习作者的写法。读完本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百年震柳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沟的尽头依稀还有几棵古柳。脚下有一股清泉静静地淌过,浸润着这道沟。几头黄牛正低头吃草,看见来人,好奇地摆动尾巴,瞪大眼睛。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五百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四百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一百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你看,这一棵曾在明代拴过战马,清代为商旅送行,民国时相伴农夫耕作的德高望重的古柳,瞬间就被撕得纷纷扬扬,枝断叶残。天灾无情,世界末日。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思考探究:1.边朗读边勾画,感受景与物的形象,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思。2.勾画文中能呈现作者谋篇布局思路的关键语句,探究本文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的方式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可参考如下句式组织语言:在《百年震柳》中 句段让我读到了 的柳树,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思,由于作者巧妙运用了 手法,这种情思被传达得愈加 了,我跟随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学到了 。四、作业布置必做:完成本课评价主任务选做:诗词中有很多象征的诗句,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字面上写的是“竹”“梅”,实际上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生活中我们也常用“蜡烛”象征老师,“莲花”象征高洁,你还能想到哪些例子?请你尝试再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它们的象征意义。五、板书设计白杨礼赞生长环境:单调外形:力争上游、笔直白杨树 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折磨不了,压迫不到精神品质 (象征) 农民、哨兵、民族解放斗争中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