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生物单元综合测试卷(二)考察范围:冀少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四、五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氧气和水 B.水和二氧化碳 C.有机物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2.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常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施用化肥 B.大棚种植 C.合理密植 D.培育新种3.小丽浅色的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4.温室里的“气肥”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中的“肥”分别指的是( )A.无机盐、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无机盐 C.水、氧气 D.氮磷钾、氧气5.养观赏鱼的人通常在鱼缸中放些水草,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鱼缸 B.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C.增加鱼缸内的氧 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6.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马铃薯块茎中丰富的有机物来源于( )A.根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B.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茎部的C.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累积的 D.根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合成的7.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R.Hill)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气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包括需要光照 B.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C.释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释放出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8.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所有绿色的部分 B.只有茎和叶 C.整个植物体 D.绿色的叶片9.请你为自己或同学选择一个空气比较好的休闲场所( )A.操场上 B.楼道里 C.树林里 D.房间里10.下列农业措施与对应生物学原理相匹配的是( )A.合理密植—呼吸作用 B.中耕松土—光合作用C.阴天移栽—光合作用 D.晾晒粮食—呼吸作用11.今年秋季一农户家刚收获的大豆种子还没有晒干,遇到了连绵的秋雨,堆放在一起的大豆种子很快就发热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收获时带的热量太多 B.种子含水分太多C.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D.种子得不到氧气1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13.明明的奶奶早上天不亮就去树林中打太极拳,明明对奶奶说:“天亮之前不要去树林中锻炼身体,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是因为植物在天亮之前( )A.蒸腾作用较弱,空气干燥 B.主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C.主要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D.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14.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园林工人在移栽树木时会去掉大部分的枝叶,请问这么做的原因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降低光合作用15.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其实质是促进种子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休眠作用16.下列操作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做法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增强光照 D.合理密植17.2023年8月,华北地区多地遭受了洪涝灾害。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 )A.防止土壤养分流失 B.抑制根系吸收水分C.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D.抑制根的呼吸作用18.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B.一般叶片上表皮的气孔多,下表皮的气孔少。C.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19.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营养 B.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C.能够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 D.可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0.如图是同一温度下,绿色植物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呼吸作用逐渐减弱二氧化碳吸收量B.AB段(不含A、B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C.DE段表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量相等D.该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加强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21.菠菜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铁等无机盐,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蔬菜。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菠菜叶观察叶片的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菠菜叶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 _ 片刀片并快速切割,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多切几次,用毛笔蘸出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2)菠菜叶的表皮细胞是 的,有利于光线透过。(3)结构2为叶肉,属于 组织,叶肉中的栅栏组织含有的叶绿体比较 (选填“多”或“少”)。(4)图中4为 ,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物质。22.草莓是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享有“开春第一果”之美誉。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图二表示草莓在春季晴天密闭大棚内氧气的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将图一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②,植物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 。农民伯伯常采用增强草莓的光合作用,减弱草莓的呼吸作用来实现草莓增产,请写出一条增强草莓光合作用的措施 ,和一条减弱其呼吸作用的措施 。(3)图二中A点表示氧气的最大吸收量,也可代表 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选填“>”或“=”或“<”)(4)适当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C点所对应的氧气释放量有可能 选填“下降”或“上升”)。2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银边天竺葵作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①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②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⑤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兴趣小组的同学粗心地把实验步骤打乱了,请你帮助他们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排序:(填写题中序号)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步骤中,有操作错误的是步骤 (填写题中序号)。(3)其中步骤③的目的是 。(4)从步骤④中可得知,B处变蓝, A、C两处不变蓝。原因是A处 ,C处 ,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 产生。24.某实验小组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实验中的叶。(3)根据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根据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4)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一条即可)。25.学习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后,小梓对探究环境因素是否会影响蒸腾速率产生了兴趣,于是她设计了4个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装置中的枝条来自同种植物,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当,每个装置初始重量均为300克,各装置均放置在通风状况相当的地方。实验条件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装置号 光照情况 温度 空气湿度 5小时后装置重量(克)A 有光照 30℃ 潮湿 150B 有光照 30℃ 干燥 80C 无光照 30℃ 干燥 120D 有光照 16℃ ① 200(1)清水表面滴植物油的目的是 。(2)四组装置中的枝条来自同种植物,枝条大小、叶片数量相当,通风状况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 。(3)如果B、C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4)如果B、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则表中①处应填 。(5)若要探究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两组装置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B C B C A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D C B B C B C B1.B【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详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是条件,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C【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详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采取合理密植的方法,充分利用光。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3.B【分析】酒精是有机溶剂,与水互溶。【详解】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没有淀粉时,需要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以溶解叶绿素;这说明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的绿色汁液,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涂抹上酒精后,叶绿素就溶解在酒精中,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B【分析】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无机盐,施肥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合理施肥。【详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温室里的“气肥”指的是二氧化碳;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C【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鱼缸中的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金鱼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养金鱼在鱼缸中放水草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B【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详解】ACD.根可以固定植物体,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能生成有机物,故ACD错误。B.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在叶子的叶肉细胞里,叶肉细胞里有叶绿体,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红薯是根,其中的淀粉来自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故B正确。故选B。7.C【分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能产生氧气。【详解】A.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所以 “一定条件” 包括需要光照,A正确。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B正确。C.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因为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会产生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C错误。D.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正确。故选C。8.A【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所以,植物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含有叶绿体的所有绿色部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详解】A.操场上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不适合休闲,A错误。B.楼道里的场所较小,并且人流量较多,不适合休闲,B错误。C.树林里空间比较大,植物比较多,光合作用旺盛,氧气比较多,适合休闲,C正确。D.房间里空间较小,空气流通较弱,不适合休闲,D错误。故选C。10.D【分析】光合作用是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详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对应光合作用,故A错误。B.中耕松土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对应植物的呼吸作用,故B错误。C.阴天光照强度弱,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比较弱,选择阴天移栽植物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故C错误。D.晾晒粮食减少粮食中的水分,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对应呼吸作用,故D正确。故选D。11.C【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是指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一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另一部分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详解】A.收获时种子带有一定的热量,但在秋雨连绵、天气较冷的情况下,这些热量很快就会散失,不足以导致种子堆持续发热,A不符合题意。B.虽然种子含水分多会影响其呼吸作用,但水分多并不是直接导致发热的原因,而是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B不符合题意。C.由于秋雨导致种子含水量增加,而堆放的种子之间又相对密集,使得氧气供应相对不足,种子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虽然效率较低,但仍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导致种子堆发热,C符合题意。D.由于种子是堆放在一起的,且含水量较高,确实可能导致种子堆内部的氧气供应不足。但这并不是导致发热的直接原因,而是促进了无氧呼吸的发生,从而间接导致了热量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是光合作用的实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D【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蒸发水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白天,有助于植物的水分运输和降温。夜间植物关闭部分气孔,蒸腾作用减弱。但这主要影响植物生理平衡和局部空气湿度,与明明奶奶的健康关系不大,A错误。BCD.植物在没有光(即夜间或天亮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清晨树林中的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得局部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不利于健康,D正确,BC错误。故选D。14.C【分析】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越多,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就越强。所以园林工人在移栽树木时,为了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移栽时将树木的一部分枝叶截去。【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常常去掉一部分枝叶,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B【分析】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实质是细胞的生命活动增强,需要消耗能量,这与呼吸作用有关。【详解】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种子萌发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种子萌发时,细胞的生命活动增强,需要消耗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种子萌发的实质是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B正确。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C错误。D.种子萌发是打破休眠状态,而不是促进休眠作用,D错误。故选B。16.B【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详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不符合题意。B.增加氧气的浓度,使植物呼吸作用旺盛,分解的有机物多,积累的有机物少,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B符合题意。C.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C不符合题意。D.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C【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降雨后积水的农田,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降雨后积水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促进根对水的吸收,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B【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和表皮三部分。【详解】A.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B.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和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一般在叶下表皮较多,上表皮接受阳光,水分散失快,所以上表皮少,注意水生植物一般叶片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B错误。C.由叶片结构看,表皮是无色的,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C正确。D.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正确。【点睛】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的关键。19.C【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些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可见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A正确。B.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错误。D.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故选C。20.B【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为0,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照弱,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有机物开始积累。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详解】A.由分析可知:A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呼吸作用并没有减弱,A错误。B.AB段(不含A、B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正确。C.DE段表示植物体光合作用趋于稳定,但是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大于分解,C错误。D.该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加强,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B。21.(1) 两 最薄(2)无色透明(3) 营养 多(4)叶脉【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其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图示菠菜叶的横切面:1上表皮;2叶肉;3保卫细胞;4叶脉;5气孔。【详解】(1)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在进行徒手切片时,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要迅速切割,目的是使切的切片尽量的薄,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因为标本越薄细胞重叠的越少,越容易观察细胞的结构。(2)菠菜叶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有利于光线透过,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结构2为叶肉,叶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接受阳光照射多,产生的叶绿素多,故而颜色比下表皮绿。(4)图中4为叶脉,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物质,属于输导组织。22.(1) 变浑浊(2) 人工施气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合理即可得分)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其他措施合理即可得分)(3) 呼吸 =(4)上升【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详解】(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将图一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②,植物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此增强草莓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等,因此减弱其呼吸作用的措施有:降低温度、适当减少氧气浓度等。(3)图二中A点表示氧气的最大吸收量,此时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也可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B时,氧气释放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因此C点所对应的氧气释放量有可能上升。23.(1)③①⑤②④(2)②(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4) 无叶绿体 无光 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详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所以,正确的实验操作排序是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①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⑤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②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水浴加热→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2)为防止叶片的绿色对滴加碘液的显色反应有干扰,②用酒精加热脱色,酒精易挥发、易燃烧,所以不能直接加热,应水浴加热。(3)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4)银边天竺葵A处无叶绿体,缺乏光合作用场所,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A处不变蓝;C处被黑纸片遮盖,无光,缺乏光合作用的条件,不能产生淀粉,C处不变蓝。24.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 叶绿素 甲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详解】(1)植物的叶片内会储存一定的淀粉等有机物,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避免影响实验结果。(2)酒精是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叶绿素,使细胞脱色,变成黄白色。甲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所有条件都满足,因此,能产生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乙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空气中缺少二氧化碳,丙中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乙和丙不能产生淀粉,碘液后不变蓝。(3)甲、乙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和丙的变量是光,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4)通过实验可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有二氧化碳和光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可以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者适当延长光照时间。25.(1)防止瓶中水分蒸发(2)保证变量唯一(3)光照(4)干燥(5) A、B 空气湿度越大,植物蒸腾作用速度越慢【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详解】(1)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2)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四组装置中的枝条来自同种植物,枝条大小、叶片数量相当,通风状况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果将B、C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其变量是光照。(4)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如果B、D能形成一组对照,表格中①处应填干燥,变量是温度。(5)要探究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速度的影响,应选择A、B两组装置进行对照,因为这两组的唯一变量是温度。根据这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湿度越大,植物蒸腾作用速度越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