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线条变化多》美术教案课程基本信息教材版本:岭南版美术新教材年级与学期:一年级上册课题:第18课《线条变化多》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线条变化多》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毛笔线条的多样变化,增进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美的理解与感知。教学内容聚焦于手执毛笔绘制线条时的快慢、轻重变化所带来的粗、细、干、湿等不同效果,并通过欣赏经典中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色彩、形状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毛笔及其线条变化的掌握尚显不足。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尝试,但注意力易分散,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直观形象的示范来引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毛笔绘制线条时快慢、轻重的变化技巧,能画出粗、细、干、湿等不同的线条。难点:理解线条变化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线条变化创作作品。四、教学目标图像识读:能够识别并描述中国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特征。美术表现:掌握毛笔绘制粗、细、干、湿等线条的技巧。审美判断:培养对线条美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创意实践:运用线条变化技巧,创作美术作品,并乐于交流分享。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小画家用毛笔画出千变万化线条的奇妙故事。师生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画家是怎么用毛笔画出那么多变化的线条的吗?”生:“可能是因为他用了不同的力气和速度。”引出线条变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新授活动一:欣赏与发现作品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清代黄慎的《柳鹭图轴》和李方膺的《杂画图册·松之一》。师生对话:师:“这两幅画中的线条有什么不同?你们能看出来吗?”生:“一幅画的线条很粗,另一幅则很细;有的线条看起来很湿,有的则很干。”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线条的不同变化,鼓励学生发言。活动二:尝试与体验教师示范:演示如何用毛笔画出不同粗细、干湿的线条。师生对话:师:“同学们,你们在尝试画线条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当我用力气大的时候,线条就变粗了;当我画得快的时候,线条就显得比较干。”学生实践:尝试画出不一样的线条,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三:创作与展示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用毛笔从内到外画大树的年轮,注意运用线条变化技巧。教师示范:强调从中心开始,向外逐渐加大运笔的力度和速度。学生创作: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感受。师生对话:师:“你觉得你的年轮画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生:“我觉得我的年轮层次分得很清楚,但是有些地方线条画得不够流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共同进步。(三)总结与拓展课堂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线条变化的重要性。课外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变化,并尝试用毛笔记录下来。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故事导入、作品欣赏、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了毛笔线条的多样变化。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创作出了许多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掌握毛笔运笔技巧时仍显生疏,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完成,需要在课后继续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给予他们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将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机会,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线条变化,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