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一课 细胞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第一课 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第5课 蘑菇和木耳了解蘑菇的结构第5课 发霉与防霉实验名称:馒头发霉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实验器材:两袋潮湿的馒头 两袋干燥的馒头实验步骤:1.将1袋潮湿的馒头放在温暖的地方。将另1袋潮湿的馒头放在寒冷的地方。2.将1袋干燥的馒头放在温暖的地方。将另1袋干燥的馒头放在寒冷的地方。3.每天按时观察,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潮湿温暖环境中的馒头最先发霉。干燥寒冷环境中的馒头最后发霉。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1 潮湿 温暖 将1袋潮湿的馒头放在温暖的地方 发霉最快2 潮湿 寒冷 将另1袋潮湿的馒头放在寒冷的地方。发霉较慢3 干燥 温暖 将1袋干燥的馒头放在温暖的地方 发霉较慢4 干燥 寒冷 将另1袋干燥的馒头放在寒冷的地方。发霉最慢对比1号2号馒头,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是湿度,说明馒头发霉与温度有关。对比1号3号馒头,改变的条件是湿度,保持不变的是____ , 说明馒头发霉与_____ 有关。对比2号4号馒头,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保持不变的是____ ,说明馒头发霉与____ 有关。实验记录单第7课 秋季星空活动星图使用方法1.转动星图刻度盘,将表示日期的刻度与表示观测时刻的刻度对齐。2.将星图举过头顶,整体旋转星图,使星图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3.对照星图上的点和天空中的星,进行辨认。第7课 秋季星空如何找到仙后座1.将纸杯内壁用颜料涂黑。2.参照星座图,在一张与杯底一样大的薄纸上画出星座中的主要亮星。3.将薄纸反面向上扣在杯底,参照薄纸上的图案,用锥子在杯底按星等大小钻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孔。4.将手电筒伸进纸杯,打开手电筒,把星座“放映”出来。第7课 冬季星空制作星座放映器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第9课 变化的星空北斗七星的变化规律第10课 白天与黑夜实验名称:白天和黑夜形成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原因实验器材:地球仪 手电筒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打开手电筒,照在地球仪上。2. 缓慢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情况。实验现象:面向“太阳”的一面是亮的,背对“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传形成的。实验名称:模拟四季更替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四季更替现象形成原因实验器材:地球仪 发光灯泡 木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来回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实验结论: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1.在桌子上画一个椭圆,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公转轨道”上选取如图所示的A、B、C、D4个点。2.在A、B、C、D4个点上,分别放上4个相同的地球仪,并使地轴指向同一方向。3.灯泡放于圆的中央,并与地球仪保持同一高度,用于模拟太阳。观察“太阳”直射4个地球仪的位置。4.在4个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做个标记,观察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第11课 四季更替直射赤道 春季直射北回归线夏季直射赤道 秋季直射南回归线冬季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斜面能否省力实验器材:测力计、木块若干、长木板、小车。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记录示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建斜面,用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小车,注意拉动测力计 要与斜面平行,使其匀速运动,并记录示数。3.多次测量对比分析所得的数据。实验现象:竖直提起小车用力大,斜面上拉动小车用力小。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第11课 斜面次数 我的记录在斜面上拉动时用的力 垂直提起时用的力123我的发现:我研究斜面作用的记录: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斜面能否省力实验器材:测力计、木块若干、长木板、小车。实验步骤:1.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建斜面,用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小车,注意拉动测力计 要与斜面平行,使其匀速运动,并记录示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多垫几块同样的木块搭建斜面,依次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示数。3.多次测量对比分析所得的数据。实验现象:斜面坡度越小,拉力越小:坡度越大,拉力越大。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第11课 斜面次数 我的记录在斜面1上拉动小车用的力 在斜面2上拉动小车用的力123我的发现:我研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大小之间关系的记录:实验名称:杠杆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作用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一盒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调节两边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第一个挂钩处各挂一个钩码。指一指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3.在杠杆尺的左边第2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4个挂钩处挂一个钩码,观察现象。4.杠杆尺的左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2个挂钩处挂四个钩码,观察现象。 5.杠杆尺的左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观察现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找出规律。 实验结论:1.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2.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3.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第15课 杠杆次数 物重 支点到阻力点的位置 拉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123我的发现:我用杠杆尺研究杠杆作用的记录:实验名称:研究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滑轮及支架、带勾的细绳、钩码2个、测力计。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2.组装定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3.多次测量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及用力方向。实验现象:1.测力计示数是0.9牛顿,用力方向向上。2.测力计示数是0.9牛顿,用力方向向下,钩码的运动方向向上。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第16课 滑轮定滑轮作用实验次数直接提起钩码时用的力通过定滑轮拉动钩码时用的力123我的发现:我研究定滑轮作用的记录:实验名称:研究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滑轮及支架、带勾的细绳、钩码2个、测力计。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2.组装动滑轮,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3.多次测量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及用力方向。实验现象:1.测力计示数是0.9牛顿,用力方向向上。2.测力计示数是0.45 牛顿,用力方向向上,钩码的运动方向向上。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第16课 滑轮动滑轮作用实验次数直接提起钩码时用的力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时用的力123我的发现:我研究动滑轮作用的记录: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目的:认识轮轴可以省力,了解轮轴省力多少与轮的大小有关。实验器材:轮轴及支架、带勾的细绳、钩码一盒、测力计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一定数量的钩码,观察用力F1的大小。2.将相同数量的钩码挂在轮轴的轴上,测力计挂在轮轴的小轮上,拉动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至一定高度,观察用力F2的大小。3. 将测力计挂在大轮上,拉动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观察用力F3 的大小。4.多次测量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悬挂钩码个数大轮用的力小轮用的力234我的发现我研究轮轴作用的记录:实验名称:研究齿轮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等。实验步骤:将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1.一个齿轮转动可以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不一样。3.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力,改变转动速度,改变转动方向。第16课 齿轮我研究齿轮作用的记录:研究方法 转动方向 转动速度齿轮1 齿轮2 齿轮1 齿轮2组装两个大小一样的齿轮组装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我的发现实验名称:保持安全距离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保持安全距离能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器材:火柴 打火机实验步骤:1.将火柴紧密排成一排后点燃,观察现象。2. 每隔几根拿出1根火柴,再次点燃,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紧密排列时,火柴依次被点燃,直至全部燃烧。拿出火柴时,一部分火柴之间的距离变大了,火焰不能顺次点燃下一根火柴,阻断了燃烧。实验结论:保持安全距离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第19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