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稼依镇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份限时训练测试卷一(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稼依镇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份限时训练测试卷一(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砚山县稼依镇中学10月份限时训练
七年级生物学 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6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观察变形虫的实验中,小新在低倍镜下找到了变形虫并发现它们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小新想用高倍镜进行进一步地观察,他首先需要向(  )移动载玻片,使变形虫到视野的正中央。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2.在载玻片上写上并排的字母qdb,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图像是(  )
A.qdq B.qpb C.pqb D.qdb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四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16X,物镜40X B. 目镜:5X,物镜40X
C.目镜:16X,物镜10X D. 目镜:5X,物镜10X
4.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秦观察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5.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或凹面镜
B.物像模糊——换成高倍镜
C.调节光圈大小——转动转换器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试
6.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研究团队将研究水稻抗高温新机制的成果发表在2022年世界顶尖杂志《科学》中,水稻抗高温基因等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液泡
7.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的试剂是台盼蓝染液,活细胞不会着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这是因为(  )
A.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
B.细胞膜能保护细胞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D.细胞膜能产生分解台盼蓝的物质
8.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其中①和③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碘液、清水 B.清水、碘液
C.生理盐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
9.李同学在尝试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B.用稀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C.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近水滴再轻轻放下的目的是避免把细胞压破
D.在观察过程中,可看到染成深色的液泡
10.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提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1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推测为植物细胞,其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细胞质和细胞核
C.细胞壁和液泡
D.细胞膜和细胞质
12.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仔细观察,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撕下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B.肥厚多汁的果肉主要属于营养组织
C.“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D.不同部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13.如图为某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植物细胞
B.该过程中细胞质的变化最为明显
C.细胞核先分裂,再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细胞膜向中央凹陷、缢裂
D.若A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则C中的每一个细胞中含6条染色体
14.小麦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1个小麦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4个、21条 B.8个、21条 C.4个、42条 D.8个、42条
15.小瑞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幸好没有流血。他的父亲用碘伏擦拭了擦伤处,用碘伏擦拭伤处时感觉很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的组织分别是(  )
A.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种子从萌发到长大经历了以下哪些生理过程相关(  )
①细胞生长 ②细胞分裂 ③细胞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7.下列各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构成整个人体的基本单位
B.图中A形成B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C.图C表示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几大组织
D.在上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E
18.下图是人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其中A可以表示哪一结构(  )
神经细胞 B.神经组织 C.脑 D.神经系统
19.下图是人体各结构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④→⑤
20.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大豆的根、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
D.它们的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21.下列属于生物体的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苹果树与圣女果 B.西瓜的叶与西瓜子
C.葡萄和葡萄皮 D.皮肤和血液
22.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有分裂和分化现象
B.衣藻和酵母菌的结构很简单,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癌细胞的分裂速度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
D.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3.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并在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于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在b、c之间的运动方向是b→c
B.a处草履虫最少,说明食盐是有害刺激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4.桐桐在整理植物种类时,把记录的植物归为两类:①向日葵、玉米、月季; ②油松、银杏、苏铁。则该同学的归类依据是(  )
A.是否有根、茎、叶 B.是否产生种子
C.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D.是否有输导组织
25.下图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银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体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图中①是叶,②是果实 D.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26.下列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紫菜、海带均属于藻类
B.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出现了输导组织
D.蕨类植物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种子
27.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具有种子,有相对发达的根
B.种子都裸露,且无果皮包被
C.都具有花、果实和种子
D.都能制造有机物,种子外都有果皮
28.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珙桐、水杉分别属于哪类植物(  )
A.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9.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珍稀兰花大花杓兰的较大野外种群。大花杓兰花形奇特,色泽艳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下列不属于大花杓兰的特点的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能进行有性生殖
C.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主要依靠昆虫传粉
30.每年的11月9日为“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旨在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实验器具时,同样要提高安全意识,以下做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
B.酒精灯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地用嘴吹灭酒精灯
C.使用刀片时,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向着他人
D.加热后的材料器具要借助手套或木夹等拿去,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共30分)
31.(5分)结合显微镜使用,请回答问题。
(1)在显微镜已经看见物像,但不够清晰,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 ] 。
(2)若目镜上标有 10×,物镜上标有 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 倍。
(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是 ,要将其移至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 方移动。
(4)该显微镜的物镜有两种,分别标有“10×”和“4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 ”的。
32.(4分)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观察的重要手段。图1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用图1中序号排序)。
步骤①中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作用是 。
图2中,用碘液染色后,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
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和细胞壁。
33.(5分)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⑤]液泡):
(1)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 。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中。
(3)甲、乙细胞中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4)切西瓜时会流出很多汁液,主要是因为[ ] 中储存着大量的细胞液。
34.(6分)玉米是四川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之一,适度多食玉米对人体健康颇为有利。如图为人体和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A] 。
(2)图1中,细胞A经过①过程形成B,①过程叫 ,该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B经过②过程形成C1、C2、C3、C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②过程叫细胞分化,②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3)根据图2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2属于 组织,此组织有运输的作用。
(4)图2中,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与人体相比,玉米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没有 。
(5)图2中,若D表示植物个体,根、茎、叶属于它的 器官,花、种子、果实属于它的生殖器官。
35.(5分)如图是生物教材中5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不同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
(2)图中植物都与环境密切依存,其中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常做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B、D两类植物在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其中②比①多了起保护作用的 因而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更强,B的“白果”属于 (填“果实”或“种子”)。
(4)上图中,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次序为 。
36.(5分)酸雨的酸性程度可用pH值来表示,一般来说,pH值越小,酸性就越大。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醋酸为原料,配制了pH为6、5、4的三种“模拟酸雨”,实验过程如下(提示:清水的pH为7):
Ⅰ.取四个培养皿,标记为甲、乙、丙、丁,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两张湿润的餐巾纸。将80粒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粒,均匀摆放在四个培养皿的餐巾纸上,同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丙、丁培养皿中分别喷洒等量pH值为6、5、4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溶液pH值 种子发芽率
甲 7(清水) 98%
乙 6 87%
丙 5 63%
丁 4 47%
(1)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变量是 。
(2)每组选用20粒小麦种子而不是1粒的目的是 。
(3)在每组培养皿中都放入等量的小麦种子,四组培养皿都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其目的是保证 的唯一性。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pH值减小,小麦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酸雨 小麦种子的萌发。
(5)大量燃烧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均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当怎么做? (答出1条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