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 :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辨识能力,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健全人格 :认知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法治观念 :虽非本课直接强调的核心素养,但在整体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理解法治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责任意识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 重点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具体涉及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的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树立文化自信;完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把握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分享: 思考:国家开展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传承传统文化十分重要。
授新课 图片分享: 赏图片,答问题: 结合P58“运用你的经验” 1.你知道“那达慕、望果、盘王”的含义吗 2.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 提示:“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盘王节,又叫“做盘王”、“跳盘王”、“还盘王”、“打盘王斋”、“祭盘古”等,是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王和庆祝丰收的重大节日。 笔记: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图片分享: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思考:中华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吗?又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材料分享: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勤劳智慧。他们不仅发明了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使得食物生产有了稳定的来源,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器物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些器物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功能多样,充分展示了先民们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的创造力并未止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对全球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与其他文明进行更为深入的互动和融合。 思考: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和创造上。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观看视频: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的转变 思考: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图片分享: 有人说文化遗产没有什么用,最多是用来欣赏,根本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提示: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材料分享:一座将千里之外的敦煌飞天壁画完美复刻的博物馆,一缕延续130多年且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的酱香,一个由20多个国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演绎的汉服方阵……在江南的小桥流水、石板巷陌、古宅古街中,传承千年的中华文脉香火一直绵延未绝,并在不断的赓续和创新中焕发新的魅力。 思考:近年来,国风国潮国货持续升温,为什么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 提示: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 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相关链接: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习近平 思考: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示: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材料分享: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入广州查禁鸦片,并成功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虎门销烟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 思考1: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爱国的象征,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吗?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思考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诗词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华夏 思考: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富强、民主”连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的质朴理想;“公正、法治”汲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崇法思想;“诚信、友善”吸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爱人”的价值追求……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赓续文化血脉,固守中华文化基因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滋养 2.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换发光彩,这有利于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7月1日,“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大型原创专题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举办这一专题展有利于 ①弘扬建党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赓续红色血脉 ③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 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下列伟大建党精神与诗句内涵最接近的是 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在韶山启动。该活动将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地点串联成线,通过展教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此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②领悟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③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