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翔宇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翔宇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生物练习(一)参考答案
1-5 CDBBB
6-10 DBDDD
11-15 DDDDB
16-20 CDBBB
21-25 CBBAB
26-30 DAACD
31-35 DCDCC
36-40 DBCAB
41.(1)⑦⑨ / ⑨⑦
(2)④ 物镜
(3)右下
(1)C
(2)生态
(3)竞争 捕食
(4)A生物练习(一)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长:40分钟
欢迎同学们参加本次测试!请同学认真作答,发挥水平,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Ⅰ卷(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80分)
1.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B.恐龙化石
C.蘑菇 D.珊瑚
2.以下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都能呼吸 B.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都能生长 D.都能进行运动
3.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某学习小组讨论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对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5.绚丽多彩的生物让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下列不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枝繁叶茂 B.碧水蓝天 C.鸟语花香 D.硕果累累
6.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7.下列各项仿生学发明中,与生物不对应的是
A.蝙蝠—雷达  B.萤火虫—直升机
C.海豚—潜水艇 D.猪鼻子—防毒面具
8.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研究成果是
A.试管婴儿    B.克隆羊
C.细胞工程    D.杂交水稻
9.下列有关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一盏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
B.用滴管吸取液体试剂后可以平放在桌面上
C.用酒精灯可以直接加热试管和烧杯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10.显微镜中能调节光圈大小的结构叫
A.通光孔 B.反光镜 C.转换器 D.遮光器
11.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目镜和物镜
12.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有同学已隐约看到了要观察的细胞,为了看的更清楚,他应继续以下哪一步操作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反光镜或用大光圈 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到看清为止
13.如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14.在对光过程中,要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应转动图中的结构
A.①
B.②
C.④
D.⑤
15.下图是某女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动作,图示正确的是
16.一台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与12.5×,物镜分别为10×和40×,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A.100×  B.400×   C.500×  D.600×
17.把写有“bW”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像是
A.qM  B.pM C.Md D.Mq
1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判断污点是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19.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20.在光线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21.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A.物像小、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22.如图所示,下列对显微镜的操作排序的正确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3.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对光、下降镜筒和上升镜筒时,眼睛应分别注视
A.反光镜、目镜、物镜 B.目镜、物镜、目镜
C.反光镜、物镜、目镜 D.物镜、物镜、目镜
24.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和实验 B.观察和调查
C.测量和调查 D.观察和测量
25.科学探究过程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制订方案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方案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②①④⑤⑥ D.②⑥①④③⑤
26.下列关于“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不同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10 ℃
C.实施实验时先调节水温,后放入金鱼,待金鱼安静后开始计数
D.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2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种条件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制订了如表所示的探究计划:
装置 编号 种子 数量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 水分 温度 空气
1 20粒 有光 适量 20 ℃ 充足
2 20粒 无光 适量 20 ℃ 充足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28.下列对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热带海洋的深海区 B.雪莲—高寒山区
C.蜗牛—潮湿的地方 D.帝企鹅—寒冷的南极
29.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湿度对鼠妇影响的实验”示意图,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B

) (
A

)
(
D

)
(
C

)
30.民勤县盛产蜜瓜,其肉嫩汁多、含糖量高,深受人们喜爱。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水分 B.杂草 C.其他蜜瓜 D.以上都是
31.“春兰秋菊”“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土壤和温度 C.水分和光照 D.光照和温度
32.影响极地狐和耳廓狐耳朵大小不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33.秋天的校园,法桐叶渐枯黄并纷纷飘落,而雪松叶却依然青翠欲滴。这表明
A.松树与法国梧桐树进行着互相斗争
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与法国梧桐树以各自的方式适应寒冷的环境
34.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无关
35.“茂林之下无丰草”体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36.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干旱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名为绿色
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
37.我国盐碱地面积0.99亿公顷,约占世界盐碱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而种植芦苇等植物,可有助于改良盐碱地,这体现了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某生物学习小组进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回答38-40题:
38.此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A.光照  B.温度  C.植被  D.土壤
39.小组成员选择在裸地、草坪、灌木丛三地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都可以
40.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是干湿表
B.同一时间,空气湿度:灌木丛>裸地>草坪
C.测量时,重复测几次,取平均值,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D.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池塘、河流和湖泊等
第Ⅱ卷(主观题)
综合题(每空2分,共20分)
41.据图填空。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和 。(填序号)
(2)调焦过程中,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 。
(3)显微镜视野由图乙A变为B的情况,需要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
42.七年级各班在劳动实践基地分到了自己的“责任田”,同学们摩拳擦掌,出谋划策,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生物园地忙碌了起来。
(1)同学们在生物园地里播种了各种蔬菜的种子,一段时间后发芽了,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生长、发育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咨询长辈,了解到影响蔬菜生活的因素有许多,比如水、肥、阳光、害虫和杂草等,这些属于 因素。
(3)同学们清除杂草,有利于蔬菜生长,说明杂草与蔬菜之间存在着
关系。害虫与蔬菜之间存在 关系。
(4)天气炎热时,有的蔬菜缺水萎蔫,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