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八年级生物(一)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5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下列动物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乌贼 B.海蜇 C.绦虫 D.虾2.珊瑚虫能分泌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被称为“海底花园”的建设者。下列关于珊瑚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具有刺细胞 D.可以制造有机物3.海蜈蚣用疣足移动,身体由200多个相似的体节组成,如图所示,素有“万能饵料”的美称,随着世界游钓业的兴起,身价骤升。该动物应属于(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扁形动物4.在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体内,比较发达的器官是( )A.消化器官 B.生殖器官 C.感觉器官 D.运动器官5.蚯蚓在干燥环境中时间过长就会死亡,是因为下列哪个结构无法进行气体交换( )A.环带 B.体壁 C.刚毛 D.肛门6.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下列关于蛔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口无肛门 B.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体表有角质层 D.不易通过饮食传播7.它是一种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常被当作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这种动物是( )A.石鳖 B.丝虫 C.缢蛏 D.秀丽隐杆线虫8.如图阴影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阴影部分可表示( )A.身体细长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有刺细胞9.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可能患哪种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 B.绦虫病 C.华枝睾吸虫病 D.蛔虫病10.夏季大雨过后,肥沃的蔬菜地里,常见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土壤中缺乏食物 B.土壤中缺少氧气 C.雨后喜欢晒太阳 D.土壤中压力过大11.下列动物中,可用于提取抗血栓药物的是( )A.蚯蚓 B.沙蚕 C.水蛭 D.蛔虫12.血吸虫病的传染媒介是( )A.钉螺 B.蚊子 C.苍蝇 D.空气13.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下列与牡蛎贝壳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足 B.鳃 C.出水管 D.外套膜14.下列能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的生物是( )A.螃蟹 B.河蚌 C.石鳖 D.果蝇15.蜗牛是一类常见的软体动物,下列有关蜗牛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头部有触角,可以感知外界环境变化B.具有大而扁平的足,可以通过爬行前进C.蜗牛的壳会妨碍运动,不利于其生存和繁衍D.足内腺体会分泌黏液,可减少足与地面的摩擦16.下列有关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鲍的壳、乌贼的壳都可入药 B.蛏子、扇贝等可制成美味的菜肴C.螺壳和珍珠,可以做装饰品 D.钉螺传播疾病,应将其彻底杀灭17.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海葵 B.海马 C.蝗虫 D.河蚌18.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①蚂蚁;②蚊子;③虾;④蟋蟀;⑤蚯蚓;⑥蜈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19.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A.线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20.节肢动物起保护自己和防止水分蒸发作用的体表结构是( )A.外骨骼 B.角质层 C.鳞片 D.外套膜2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叙述体现了节肢动物给人类带来困扰的是( )A.是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 B.为植物传播花粉C.作为药物治疗和科研材料 D.不少种类会传播疾病22.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A.蝗虫 B.鱼 C.家鸽 D.野兔23.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其被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 B.鱼的鳃丝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C.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D.昆虫的口器,既可摄取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24.早在宋代,我国就有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表格是混养技术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鱼名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主要食物 硅藻等浮游植物 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螺蛳等软体动物栖息水域 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A.根据生活环境,“四大家鱼”均属于海水鱼B.植食性鱼类位于上层,肉食性鱼类位于下层C.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D.水产养殖过程中,鱼塘中鱼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产量越高25.有研究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鲨鱼物种正濒临灭绝。营养专家称:“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会危及食客的健康。下列关于鱼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B.鱼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如“年年有鱼”C.人为大量捕杀鲨鱼会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 D.将生活污水排入江海可以丰富鱼类的饵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5分)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计35分)26.(6分)如图为水螅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水螅的______,主要作用是探寻和捕获食物。(2)图中⑦是______,具有攻击和______的功能。(3)水螅的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_(填名称),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______(填序号及名称)排出体外。(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图中______(填序号及名称)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脱落下来,独立生活。27.(8分)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唯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自公元前707年起,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两千多年间,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就在中国发生过800余次。19世纪,河南、山东的一群飞蝗危害面积就达5800km2;过境时遮天蔽日,太阳为之失色,危害惨重。如图是蝗虫的形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______部、[三]腹部,其中______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2)蝗虫共有______对足,______对翅;蝗虫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的眼是______(选填“复眼”或“单眼”)。(3)蝗虫是常见的农业害虫,身体和附肢都______,与蝗虫呼吸有关的结构是______。(4)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______(填字母)。A.甲先死 B.乙先死 C.同时死28.(7分)鱼类是脊椎动物中低等类群,全世界约有2万余种,我国有2000多种。如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鲫鱼体形呈______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______;体表有______覆盖,并有滑滑的______,起保护身体的作用。(2)图中⑦是______,左右各一条,具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3)图中①③④⑤⑥统称为______,鱼在水中游泳通过它的协调作用以及尾部和______部的摆动提供动力进行游泳。29.(6分)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______靠近身体的前端。(2)在探究“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实验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______?(3)实验时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它的腹面有很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______,它朝向身体的后方。(4)实验步骤如下:①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②将这条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爬行2厘米所用的时间;③分别重复进行3次;④计算蚯蚓运动所需的平均时间,并记录如表。粗糙的纸 1.5分钟玻璃板 3分钟此次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蚯蚓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______。(5)蚯蚓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请你写出蚯蚓的一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实验动物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8分)探究“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1)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一张一合,这是鱼在水中进行______。(2)水从鱼的______(填名称)进入,再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此过程中,水与①______上的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3)在此过程中,鱼消耗的气体是水中的______。(4)如图所示,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滴在______(选填“A”或“B”)点。(5)预测:滴加BTB之后,B点呈现______色。(6)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相比,其中溶解的氧的含量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