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2.3 欣赏 森林狂想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2.3 欣赏 森林狂想曲 教案

资源简介

《森林狂想曲》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程位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属于《欣赏音乐作品》模块。《森林狂想曲》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这首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向往。这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美育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能够感受音乐作品营造的氛围和情感。但他们在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意义、分析音乐语言特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和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尝试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感受《森林狂想曲》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体会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如曲式结构、主题变化等。
创意实践: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创作小型音乐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创作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特点,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体会作品的内在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创作等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森林狂想曲》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通过这首音乐,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美妙的关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这音乐非常优美动人,给人一种宁静、沉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葱郁的森林之中。
教师:很好,你们的感受非常准确。这首音乐确实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那么,这是一首如何创作的音乐作品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
教师:同学们,这首《森林狂想曲》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创作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作曲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和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音乐语言生动地表现了这种情感。
教师播放完整版的《森林狂想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曲式结构、主题变化等特点。
教师: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这首作品的音乐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我发现这首音乐曲式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主题反复出现,还会有变化和发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都很生动,营造了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教师:很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首作品采用了一种自由的、变化丰富的曲式结构,通过主题的反复与发展,生动地演绎了大自然的美景。音乐语言富于创意,充满诗意与想象力,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探究
教师:那么,这首音乐具体是如何描绘大自然的美景的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音乐作品是如何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A:我觉得这首音乐通过一些优美的旋律和和声描绘了大自然的清新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学生B:音乐还运用了很多富有节奏感的部分,给人一种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旋律的起伏变化也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变化。
学生C:整首作品充满动感和情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你们真的很好地理解了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确实能够生动地传达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赞美。通过欣赏这样的音乐作品,相信你们对大自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强烈的热爱。
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森林狂想曲》,感受到了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音乐来创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吗
教师先示范创作一小段简单的音乐作品,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
教师:同学们,我创作的这小段音乐,希望表达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欣赏。你们听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了吗
学生:我感受到了您作品中的宁静、轻柔、优雅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森林中。
教师:很高兴你们能体会到这种情感。接下来,我鼓励你们也动手尝试创作自己的小型音乐作品,用音乐来描绘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创意。
环节三:巩固延伸
在学生小组合作创作环节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点评。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听到了你们创作的很多美好的小片段,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每个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我相信你们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能表达人类的情感,也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力,用音乐来创作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森林狂想曲》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教师再次播放《森林狂想曲》的片段,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我希望你们能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下一次课,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业布置:以大自然为创作灵感,写一篇小诗或创作一小段音乐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播放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他们初步感受作品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探究音乐环节: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内在内涵,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巩固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森林狂想曲》
创作背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受自然景色启发而创作
音乐特点:
曲式结构
主题变化
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达成预期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创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初步感知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音乐的创作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亲自动手创作小型音乐作品,这无疑也加强了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在某些环节,我也发现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捕捉音乐作品的细节特点,更深入地领会其内在的艺术魅力,这需要我在后续教学中继续优化。此外,加强实践活动的操作指导,确保教学步骤更加清晰,实验报告更加详实,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较为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这不仅为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我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带来了宝贵的经验。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