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性——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操作A 增加放大倍数 换用镜筒长度更短的目镜B 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在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装片C 在高倍镜下使物像清晰 调节细准焦螺旋D 将亮的视野亮度调暗 调大光圈,换用凹面镜A.A B.B C.C D.D2.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4个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4.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图形,若将视野1转变成视野2,则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向左上方移动玻片⑤向右下方移动玻片A.③④①② B.⑤③② C.④③ D.③⑤②5.图一是显微镜的镜头,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B.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C.选择①与③的镜头组合能观察到图二所示的物像D.选择②与③的镜头组合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多细胞6.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7.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藓类的叶肉细胞大,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由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暗,此时可用大光圈或凹面镜进行调节C.换成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D.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细胞后,即可换成高倍物镜8.甲图中①②无螺纹,③④有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合②③⑤放大倍数小于组合①④⑥B.从乙视野到丙视野,需向上移动装片C.图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6>9”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9.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已有的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经验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再取材料B.欲将位于视野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C.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在观察颜色较深的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应适当调暗10.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 )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少光照,用较小的光圈B.高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快速找到观察材料C.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D.若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侧,应将装片向左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11.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1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10个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逆时针的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1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 B.乙 C.丙 D.丁14.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操作,错误的是( )A.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B.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D.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15.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二、多选题16.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需要使用物镜转换器C.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亮D.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17.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10X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X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B.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C.若载玻片上有字“上”,则视野下改字呈现为“下”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中,只需要调细准焦螺旋18.图1、图2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据图解题思路,若不换目镜,由图1切换到图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时,图1的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2远B.若切换后不调光,则图1的视野比图2暗C.若图1的物镜是10×的,则图2的物镜应为40×的D.若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装片也向左移19.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色后,为观察更清楚,需用低倍镜换高倍镜并调好焦距后,发现视野太暗,此时应( )A.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凹面B.将反光镜由凹面换为平面C.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D.将大光圈换成小光圈20.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藓类叶片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中的叶绿体B.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用较小的光圈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D.由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后,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三、填空题21.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①把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____ (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 22.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操作方法是: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先用___________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将其移至___________→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使视野清晰→观察细胞。(2)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填字母)。A.长度或宽度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400倍C.体积放大400倍(3)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亮度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4)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心明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想要看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24.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错误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2.欲将图中③ 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__方移动。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__个。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 )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25.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放大倍数)。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__移动玻片。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①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②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若增加放大倍数,应选用长度更小的目镜,A正确;B、若要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在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装片,B正确;C、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D、若要将亮视野调成暗视野,可减小光圈或用平面镜,D错误。故选D。2.答案:D解析:A、由图解题思路可知,图①中的a、b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转换成勉,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则向左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B错误;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时针,C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64×(1/4)2=4个,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A错误;B错误;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正确;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4.答案:B解析:从图1转为图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由于视野2中的黑三角位于视野1的右下方,所以装片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③→②,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B正确。故选B。5.答案:A解析:A、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该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A正确;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细胞a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所以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①和③都是目镜,C错误;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故选择①与④的镜头组合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多细胞,D错误。故选A。6.答案:B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其次是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①②⑤⑧⑥⑦。故选:B。7.答案:B解析: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再换成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A错误;B、由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暗,此时应将光线调亮,故可用大光圈或凹面镜进行调节,B正确;C、换成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D、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细胞后,需要将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成高倍镜,D错误。故选B。8.答案:C解析:A、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⑤是高倍镜观察的状态,因此组合②③⑤放大倍数大于组合①④⑥,A错误;B、显微镜下的物体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乙图中的图象在下方,要使像移到在中央,应把装片向下移动,B错误;C、将物像平面旋转180°后即得实物,载玻片上实物6>9,C正确;D、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或宽,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故实物的面积应变为原来的100倍,D错误。故选C。9.答案:B解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用镊子将材料放入其中,A 项正确;由于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的虚像,所以装片实际移动的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哪就向哪移,B项错误;若高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不清晰,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项正确;在观察颜色较深的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应适当调暗,D项正确。10.答案:B解析:A、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选择暗视野,减弱光照强度,选择小光圈,A正确; B、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B错误; C、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若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侧,实际上在右侧,将右侧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动,D正确。故选:B。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粗准焦螺旋使显微镜的镜筒大幅度位移,而在高倍镜下观察时,镜筒不需要大幅度位移,因此应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在低倍镜下比高倍镜下更容易找到要观察的目标,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D错误。12.答案:C解析: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0÷22=5个,A错误;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B错误;C、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的,C正确;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D错误。故选:C。13.答案:C解析: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显微镜中微生物像左下方游走,那么载玻片也应该像左下方移动,即图2中的丙方向,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答案:D解析:A、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增大视野亮度,使视野明亮,A正确;B、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后,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B正确;C、找要观察的物像,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C正确;D、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不能用粗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A、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物镜相反,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离装片距离越近,物像丙的细胞比物像乙的细胞大,所以放大倍数大,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A错误;B、从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正确的调节顺序应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C、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所以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D、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置的,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要先将观察到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所以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故选D。16.答案:ABD解析: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A项正确;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必须转动转换器,B项正确;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亮度,C项错误;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项正确。17.答案:BD解析:A、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玻片的距离越近,将10倍物镜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降低,小于0.5cm,A错误;B、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物像向左方移动,B正确;C、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不仅左右倒,而且上下倒,因此载玻片上有字“上”,则视野下该字呈现不是“下”,C错误;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中,只需要调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BD。18.答案:BD解析: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图1是低倍镜,其物镜镜头比图2高倍镜要短,故图1的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2远,A正确;B、若不调光,低倍镜下观察时的亮度比高倍镜亮度高,则图1的视野比图2亮,B错误;C、由图1观察可知,图1中有8个细胞,图2视野中细胞数是图1中的1/4,若图1的物镜是10×的,则图2的物镜应为40×的,C正确;D、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知,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所以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实际上装片是向右移,即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装片也向右移,D错误。19.答案:AC20.答案:ABD解析:A、藓类叶片含叶绿体且大多仅有一层细胞,故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中的叶绿体,A正确;B、大的光圈亮度高,小的光圈亮度低,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小光照,即用较小的光圈,B正确;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也是逆时针的,C错误;D、由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D正确。21.答案:(1)①要放大观察的目标;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2)40×(3)逆时针解析:22.答案:(1)低倍镜;视野中央;高倍物镜;细准焦螺旋(2)A(3)变大、变少、变暗(4)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解析:(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操作方法是: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观察细胞。(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长度或宽度放大400倍。(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4)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黑边圆圈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的中央。23.答案:转动反光镜减少进光量(选择小光圈)解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想要观察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应调暗视野,即转动反光镜减少进光量或选择小光圈。24.1.C1.C5.D.左下; 3.64; 4.甲和丁; 5.D解析:1.显微镜的操作: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增加视野的亮度。2.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应该向左下移动。3.放大倍数=物镜×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放大面积=长度×宽度=(物镜×目镜)。所以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一个细胞时。换用10倍物镜。所看到的细胞数是64。4.有螺纹的是物镜,无螺纹的是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辅助记忆:物长目短倍儿大。)。所以组合为:甲和丁。5.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25.答案:1.40×; 2.左上方; 3.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