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膜——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某兴趣小组利用1mol·L-1蔗糖溶液、1mol·L-1葡萄糖溶液和清水,以及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葡萄糖分子可以穿过半透膜c,蔗糖分子不可穿过半透膜c,两侧溶液的初始体积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中的水分子总是从高浓度溶液一侧流向低浓度溶液一侧B. 若a为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a的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终a、b两侧等高C. 若a为蔗糖溶液,b为清水,则a的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终a侧低于b侧D. 若a为葡萄糖溶液,b为蔗糖溶液,则a的液面先降低后升高,最终a侧高于b侧2.将新鲜的5cm长的萝卜条置于一定浓度的X溶液中,定时测定萝卜条的长度记录绘图如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若X溶液为蔗糖溶液,质壁分离开始于t0,到t1质壁分离达到最大B.若X溶液为蔗糖溶液,质壁分离开始于t1,到t2质壁分离达到最大C.若X溶液为乙二醇溶液,t2时刻后萝卜条可能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D.t2时刻后将萝卜条放入清水中会复原到起始状态3.介导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化扩散速率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B.通道蛋白不与被转运物质相结合C.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D.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4.无土栽培是用蒸馏水和无机盐配置的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体现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信息说明水稻对需求量大,番茄对 Mg2+需求量大B.水稻和番茄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的百分比未发生变化说明水稻和番茄不吸收D.由图可得出水稻吸收的相对速率比水快,而吸收Mg2+的相对速率比水慢5.脂滴是细胞内储存脂肪的结构,脂滴膜由磷脂分子构成,脂滴表面镶嵌有多种蛋白,这些蛋白在脂滴的形成、转运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滴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B.脂滴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反应形成的酯D.脂肪在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供能6.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收缩力下降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8.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选项 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 运输方式A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胞吞、胞吐B 葡萄糖 协助扩散C 谷氨酸 自由扩散D 钙离子 主动运输A. A B. B C. C D. D9.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铜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细胞需要能量 B.转运具有方向性C.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D.运输需要不同的载体10.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B.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11.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渗透压大于a液体的渗透压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洋葱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但不涨破B.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中载体蛋白没有变形,故不耗能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13.如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14.过氧化物酶体是由一层生物膜包围的囊泡状结构,内含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等多种酶,其中过氧化氢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毒性物质过氧化氢分解,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物酶体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B.过氧化物酶体中丰富的酶类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植物细胞内能产生氧气的结构或场所不只在叶绿体D.动物细胞产生氧气的过程会增加细胞内毒性物质的含量15.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中所示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按压使细胞分散B.①是细胞壁,具有选择透性C.②是细胞溶胶,此时其浓度可能大于③D.③是细胞液,整个过程中其颜色呈现浅→深→浅的变化二、多选题16.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D.③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不可以运动17.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0.3 g·mL-1 的蔗糖溶液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18.将若干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植物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点前,不存在KNO3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AF段,有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C.AE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D.EG段,液泡中液体的浓度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浓度19.如图表示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参与Ca2﹢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当膜内侧的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其酶活性就被激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参与的Ca2﹢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载体蛋白运输Ca2﹢时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Ca2﹢跨膜运输的速率D.ATP末端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20.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三、填空题21.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22.转运蛋白包括_____和_____两类。23.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2)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3)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24.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具有运输O2的功能。红细胞膨胀破裂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质膜重新封闭起来,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称为红细胞血影。(1)人的成熟红细胞(填:“具有”或“不具有生物膜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人的红细胞膜上的阴离子通道band3不仅参与跨膜信息传递,还参与了其他细胞功能,如细胞生长、相互识别等。据此推测,band3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已知葡萄糖是经红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进人红细胞的,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3)红细胞血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制备红细胞血影的简便法是__________(4)为研究维持红细胞血影形状的关键蛋白,研究人员用不同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检测血影中蛋白质A、B、C、D、E、F的有无,并观察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状。用试剂甲处理后,可检测到蛋白质C~F,红细胞血影仍能保持正常形状;用试剂乙处理后,可检测到蛋白质A~D,红细胞血影的形状变得不规则。据此推测,维持红细胞血影形状的关键蛋白是______________。25.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常见的主动运输有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和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细胞膜上的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它是由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经___________加工后,通过___________转移到细胞膜上的。(2)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ATP驱动泵发生___________,导致其_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___________。(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ATP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已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转运蛋白会依赖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抑制Na+—K+—ATP泵的活性,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a、b中的水分子总是从水分子浓度相对多的一侧流向水分子浓度相对少的一侧,A错误;B、若a为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由于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a的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终a、b两侧等高,B正确;C、若a为蔗糖溶液,b为清水,由于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水分子会从b移向a,导致a的液面升高,最终a侧高于b侧,C错误;D、若a为葡萄糖溶液,b为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则a的液面先降低后升高,最终a侧低于b侧,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细胞壁也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不会一开始就发生质壁分离,应该在t0到t1之间发生,AB均错误;乙二醇分子可进入细胞,t2时刻后萝卜条可能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C正确; t2时刻后将萝卜条放入清水中,如细胞还有活性,细胞会充分吸水到比原始状态更大一些,如细胞已经死亡,则不会复原,D错误。3.答案:C解析: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其速率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A正确;介导协助扩散的通道蛋白不与被转运物质相结合,而介导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会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并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故B正确C错误D正确4.答案:C解析:从图中各离子培养前后百分比的变化可以看出:水稻对 需求量大,番茄对 Mg2+需求量大,AD正确;水稻和番茄对Mg2+和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的百分比未发生变化是因为水稻和番茄吸水的相对速率和吸收 NO3的相对速率相同,C错误。5.答案:C解析:A项,根据题目描述,“脂滴膜由磷脂分子构成”,而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就是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故A项正确;B项,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可以在膜上进行各种运动,包括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等。这种运动性对于膜的功能发挥至关重要,故B项正确;C项,脂肪确实是由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酯类化合物,但题目中说的是“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反应形成的脂”,这里的“脂”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脂肪,还包括类脂(如磷脂、固醇等),故C项错误;D项,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脂肪可以通过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进而通过糖异生或β-氧化等途径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氧化分解产生ATP供能,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6.答案:C解析:A、由题干和解题思路可知,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影响Na+势能,从而导致Ca2+无法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质,使得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心肌收缩力升高,A错误;B、由于该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导致K+内流、Na+外流减少,故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钾离子浓度降低,B错误;C、动作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与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有关,Na+-K+泵功能受到抑制,因此Nat浓度差减小,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C正确;D、由题干和解题思路可知,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影响Na+势能,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减弱,D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题图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项正确;题图乙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后细胞液浓度升高,B项错误;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题图丙中细胞的体积不会持续增大,更不会胀破,C项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作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D项错误。8.答案:C解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是生物大分子,其以胞吞、胞吐的方式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A不符合题意;葡萄糖进入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再结合题干“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推测,葡萄糖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B不符合题意;一般认为,谷氨酸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当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时,其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其跨膜运输方式不可能为自由扩散,故C符合题意;钙离子通过生物膜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推测钙离子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D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A、由图示可知,铜离子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B、铜离子转运具有方向性,B正确;C、铜离子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运出细胞是先通过协助扩散进入高尔基体,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包裹通过胞吐运出细胞,C错误;D、由图示可知进入细胞需要膜蛋白1协助,运出细胞需要膜蛋白2协助,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细胞膜中,此过程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A正确;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的离子跨膜运输,B正确;C、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或镶、或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11.答案:D解析:A、据图甲解题思路,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A正确;B、由图乙可知: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液面在逐渐上升,说明其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正确;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即半透膜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但不涨破,A正确;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中载体蛋白发生变形,C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13.答案:A解析:对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不影响该物质的吸收速率,说明不消耗能量,但当物质在细胞外达到一定浓度时,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应是协助扩散,细胞吸收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不同;协助扩散运输不消耗ATP,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才能进入细胞,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而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则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14.答案:D解析:A、过氧化物酶体由单层膜围成,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A正确;B、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C、植物细胞内产生氧气的结构不只有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的光反应,还有过氧化氢酶体也可以产生氧气,C正确;D、动物细胞产生氧气的过程会分解过氧化氡,过氧化氢对细胞有毒性,因此会降低细胞内毒性物质的含量,D错误。故选:D。15.答案:D解析:A、制作临时装片时,取的是单层细胞,不需要按压使细胞分散,A错误;B、①是细胞壁,它具有全透性,B错误;C、②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不是细胞溶胶;③所指的是细胞液,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如果处于平衡状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故③所指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②,C错误;D、③所指的是细胞液,实验过程是细胞先发生质璧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细胞内的紫色发生浅一深一浅的变化,D正确。故选D。16.答案:BCD解析: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但是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D、③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例如载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D错误。故选BCD。17.答案:ABC解析:A、该实验只需低倍镜观察即可,A错误;B、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滴加的是0.3g/mL-1的蔗糖溶液,而第二次滴加的才是清水,B错误;C、如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改为内表皮,则观察效果不明显,并非无法进行,C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D正确;故选:ABC。18.答案:AD解析:A、曲线晔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后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外界溶液溶质可以进入细胞,即曲线:表示KNO3溶液,E点前,存在KNO3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A错误;B、AF段,细胞失水大于吸水,此时有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B正确;C、AE段,细胞原生质体减小,证明细胞失水,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C正确;D、EG段,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故细胞吸水,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19.答案:ABD解析:A、载体蛋白参与的Ca2+运输过程会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载体蛋白运输Ca2+时,会发生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B正确; 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Ca2+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 D、ATP末端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BD。20.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实验解题思路能力。在没有发生溶质交换的情况下,甲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甲组叶细胞吸收了溶液中的水,从而使其甲糖溶液浓度升高,A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水分子进出平衡,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且没有发生溶质交换,说明乙组叶肉细胞失水,可能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质量浓度相同,但由于甲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故单位体积的溶液中,乙糖分子数量多于甲糖分子数量,当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浓度均升高时,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甲糖溶液浓度差值更大,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21.答案:选择透过性22.答案: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解析:转运蛋白能够协助物质进出细胞,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23.答案:(1)协助扩散(2)降低;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3)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4)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解析:(1)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2)H+-ATP酶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可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将H+泵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导致细胞外的H+浓度升高,pH降低;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3)由图示可知,25°C根细胞对磷酸盐吸收率大于4°C,原因是4°C条件下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4)要验证作物甲对和吸收具有偏好性,可以把甲放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思路:把作物甲放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比较培养前后NH4+和NO3-的浓度。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24.答案:(1)不具有;人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生物膜(2)糖蛋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脂质和蛋白质将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4)E和F解析:(1)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的。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具有生物膜系统。(2)研究发现,人的红细胞膜上的阴离子通道band3不仅与跨膜信息传递,还参与了其他细胞功能,如细胞生长、相互识别等。据此推测,band3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已知葡萄糖是经红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进人红细胞的,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红细胞膨胀破裂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质膜重新封闭起来,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称为红细胞血影。红细胞血影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制备红细胞血影的简便方法是: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4)为研究维持红细胞血影形状的关键蛋白,研究人员用不同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检测血影中蛋白质A、B、C、D、E、F的有无,并观察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状,用试剂甲处理后,可检测到蛋白质C~F,红细胞血影仍能保持正常形状:用试剂乙处理后,可捡测到蛋白质A~D,红细胞血影的形状变得不规则。据此推测,缺乏蛋白E和F,红细胞血影的形状变得不规则,即维持红细胞血影形状的关键蛋白是E和F。25.答案:(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囊泡(2)磷酸化;空间结构;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3)降低;Na+—K+—ATP泵的活性受到抑制会使Na+的运输减弱,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解析:(1)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其合成和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质膜上的ATP驱动泵在核糖体合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质膜上。(2)ATP驱动泵直接水解ATP释放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使ATP驱动泵磷酸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ATP驱动泵被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由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一定范围内,能量供应增加,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增加,但是ATP驱动泵数量有限,被转运的物质含量有限,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3)解题思路题意可知,转运蛋白同时将Na+和葡萄糖(或氨基酸)运输到细胞内,Na+浓度梯度为该过程提供了能量,若抑制Na+-K+-ATP泵的活动,则Na+运输受抑制,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导致Na+浓度梯度降低,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进而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