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一、单选题
1.珠江口水域盐度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下图为珠江口水域夏季和冬季袁层平均盐度分布图,推测代表冬季珠江口盐度状况的图及主要原因为( )
A.左图,河流流量较大 B.左图,海域降水较少
C.右图,气温低蒸发弱 D.右图,淡水汇入较少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②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
③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可保持高潮位
④河口受海洋盛行风的影响,盛行风顺潮助推潮位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C.巨型远洋轮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
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
图为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甲、乙均在等盐度线上。完成下面小题。
4.仅考虑盐度影响,一艘货轮从乙到甲航行途中,货轮吃水深度( )
A.变浅 B.先变浅再变深 C.变深 D.先变深再变浅
5.一年中,甲点离大陆最近可能在(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明显界面。在界面附近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指标变化显著。墨累—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河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其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据此完成问题。
6.下列表示墨累—达令河河口锋结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7.墨累—达令河河口锋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1月份非洲沿海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人发现图中有一处绘制不正确的洋流,该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9.图中的四支洋流,对沿岸湿热气候环境形成影响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图为“雪龙2”船去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从上海至中山站的航线中所经历的海域,海洋表层水温变化特点是( )
A.递增 B.递减 C.先变低后变高 D.先变高后变低
11.“雪龙2”船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 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新西兰沿海 D.中山站沿海
12.“雪龙2”船去程(上海-中山站)所经历的海域,船身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人类的某些运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下图是在夏威夷旅游的游客所拍摄的某项海上运动,该海上运动利用了( )
A.海浪的能量 B.潮汐的能量 C.洋流的能量 D.海啸的能量
14.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啸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B.洋流是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C.一天中,通常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一次
D.当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
15.下列海水运动形成与风无关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在正常情况下海水温度常年保持稳定,但在有些年份,大洋局部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发生异常变化,导致海气热量输送发生变化。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单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海域海水温度( )
A.东部水温低于西部 B.甲处水温最低
C.总体自北向南降低 D.均低于1℃
17.与正常年份相比,图示海域海——气热量输送发生时( )
A.全球水体总量减少 B.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减小
C.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D.印度尼西亚出现严重旱灾
9月5日凌晨,数以千计的市民聚集在青岛八大峡附近海滩,观赏拍摄有“蓝眼泪”之称的“荧光海”。在我国北方沿海,发光的是以夜光藻为主,形成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夜光藻会在温度较高、风力不大的环境中形成,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0℃—25℃,最适温度在18℃—20℃。当这些条件适宜时,夜光藻就会大量繁殖并聚集在海水表层或近岸区域。当夜晚来临时,如果有船只驶过、波浪拍打或其他扰动等刺激,这些生物就会被激发出荧光,并随着海水的流动而闪烁变幻,形成一片绚丽的蓝色海洋。夜光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蓝眼泪的出现也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我国北方海域9月为荧光海的爆发期,时间比南方海域迟,因为北方海域( )
A.水温较低 B.盐度较高 C.风浪大 D.光照强
19.南方地区暴雨或梅雨季节对于夜光藻种群来说具有破坏性,主要是因为( )
A.降低水温 B.降低盐度 C.食物缺乏 D.海水透明度增加
20.夜光藻作为一种赤潮生物,其密度增大,分布范围扩大可能带来(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海水营养盐降低
C.水体氧气含量增多 D.鱼类捕获量减少
红海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B.地壳运动活跃
C.海域狭长 D.海洋生物繁盛
22.红海表层海水盐度高低及其空间分布特点是( )
A.盐度高,北高南低 B.盐度低,北高南低
C.盐度高,北低南高 D.盐度低,北低南高
东山湾是福建省南部一个较大的半封闭型海湾,湾内有漳江水由湾顶流入,海湾深度由南向北递减,下图为东山湾1月和7月的水温、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23.下列关于东山湾海水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水温自南向北递减 B.冬季水温自南向北递增
C.夏季水温水平梯度较大 D.冬季水温南北差距大
24.图示影响东山湾海水盐度的因素不包括( )
A.降水 B.入海径流 C.气温 D.垂直深度
25.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附近海水水温最高的岛屿是( )
A.北海道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格陵兰岛 D.塔斯马尼亚岛
每年4—10月,南极阿蒙森海沿岸海域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盛行风驱动海水,导致海岸产生的海冰做离岸运动,使该海域长时间无结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由此形成冰间湖。下图示意阿蒙森海冰间湖范围及9、10月离地2米的多年平均气温(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每年4—10月,阿蒙森海冰间湖上空最可能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7.仅考虑海气温差,与9月相比,10月阿蒙森海冰间湖的海冰产生量( )
A.因海——气温差增大而变多 B.因海一气温差减小而变多
C.因海——气温差增大而变少 D.因海——气温差减小而变少
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其主要路径是以风海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并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冷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它的暖洋位加热循环。近年来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示意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28.与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形成关联最小的是( )
A.纬度差异 B.大气环流 C.海水密度 D.海陆分布
29.北极浮冰消融,意味着( )
①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
②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
③全球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多发
④北极熊的活动空间可能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的影响是( )
A.北冰洋海水温度上升,盐度上升,密度减小
B.北冰洋海水温度下降,盐度下降,密度增大
C.暖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
D.冷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增强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31.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成。当河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就称为咸潮。
材料二: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
(1)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A.增大;B.减小)。吃水深度指的是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越高,吃水深度越__________(A.大;B.小)。(填字母)
(2)根据图2,判断A和B两处海区盐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解题思路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
(3)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__________,解题思路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
(4)下列内容是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请将序号填写在适合的方框内,每个序号只能填写一次。
A.原料丰富
B.地形平坦
C.夏季风的背风坡
D.气温高,蒸发旺盛
E.纬度低
F.晴天多,降水少
位于20°N ① ② 有利于晒盐
沿海滩涂面积广 ③
沿海海水盐度大 ④
位于雷州半岛西南坡 ⑤ ⑥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5)有一艘货轮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货轮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顺序是( )
A.浅—深—浅 B.浅—深—更深 C.深—浅—深 D.深—浅—更浅
32.百年前,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下图中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虚线代表洋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泰坦尼克号出发地为英国南安普敦(50°54'N,1°24'W),该地年平均气温10℃~20℃,全年平均降雨量约900mm。
材料二:图中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附近曾有一座世界超级渔场,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渔场禁渔令。2003年,加拿大渔业部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
(1)说明南安普敦沿岸洋流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题思路图中沉没地点附近渔场的形成条件。
(3)解题思路加拿大政府关闭渔场的主要原因。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材料二:下图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Z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1)图中字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_______,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___。
(2)读图1,说明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_______。
(3)图1中C曲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在60°N附近比60°S附近低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
(4)图2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___。
(5)比较图2中M地和N地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
22. D
解析:
2.答案:A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很大,流域面积大691万平方千米,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势比较高,这些高山高原成为河流的源头。因此亚马孙河支流很多,支流汇入干流的水量很大。由此可知,亚马孙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对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的作用显著,①正确;由图可知,亚马孙河河口的形状呈喇叭型,口大内小,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②正确;潮汐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③错误;该河口地处赤道带,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受信风影响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3.答案:C
解析: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A正确;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B正确;受日月引力影响,海水会发生涨退潮现象,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进出港口,C错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4.答案:C
解析:读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从乙到甲,盐度逐渐减小,海水密度减小,浮力减少,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变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说明此时长江入海口处的盐度在一年中较高,即长江对海水的稀释作用较弱,可得此时长江的入海水量较小,应该是流域内降水较少的季节。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故冬季流量较小,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水密度小于海水密度,所以河口锋界面河水应该在上方,海水在下方,AB错误;河水应该由陆地流向海洋方向,海水应该由海洋流向陆地方向,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口锋在界面附近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指标变化显著。当河流径流量大时,界面附近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指标变化更加显著,墨累—达令河的河流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冬季(6-8月)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注入海洋的水量多,河口锋最显著,C正确;1月、4月、10月河流径流量较小,河口锋不显著,ABD错误。所以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判断,甲为索马里夏季洋流,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盛行离岸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远离索马里,深层冷海水上翻补偿,形成寒流;1月份在东北季风影响下,索马里暖流向东南流,故甲错,选A。乙处为由赤道向南马达加斯加暖流,标注正确,B错。丙处为由较高纬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图示正确,C错。丁处为较高纬向赤道的本格拉寒流,标注准确,D错。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位置判断,甲为索马里寒流,丙为加那利寒流,丁为本格拉寒流,气候均为降温减湿作用,故ACD错误。乙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对马达加斯加东岸气候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上海到中山站航线,纬度位置先降低后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该航线中海洋表层水温变化特点是先变高后变低,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B正确;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海域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CD错误:上海沿海岁利副热带海域近,但有为大河河口,径流稀释海水,盐度较低,A错误。所以选B。
12.答案:C
解析: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由上海向赤道行驶过程中,密度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中山站过程,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3.答案:A
解析:这个海上运动为冲浪,借助的是海浪的能量,A正确,其他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海啸不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它一般伴随着地震发生,A错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是潮汐,B错误。一天中,可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两次,C错误。新月和满月时会发生大潮,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潮汐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与风无关,其他错误,故选B。
16.答案:A
解析:图示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东部有寒流经过,水温较西部低,A对;甲处水温降幅最大,而不是海域水温最低处,B错。图中等值线为表层水温距平值,即与常年平均水温的差值而不是表示表层海水温度,CD错;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秘鲁寒流势力增强,C对;太平洋东、西部海水温差增大,大气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量增加,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BD错;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水温总体偏低,海水蒸发减少,海气热量输送减弱,区域水量可能会减少,但全球水体总量不变,A错。故选C。
18.答案:A
解析:结合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方海域水温比南方低,在9月适宜夜光藻繁衍,所以北方9月为爆发期比南方迟,A正确;我国南方海域处在副热带海域,盐度高于北方,B错误;风浪大不适宜夜光藻繁衍,C错误;北方9月光照并不是最强,D错误。故选A。
19.答案:B
解析:夜光藻形成环境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南方地区暴雨或梅雨季节形成大量径流入海,会降低海域盐度,影响其生长,B正确;南方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温度不会降低到其不适宜的水温,A错误;大量径流注入不会造成食物缺乏,C错误;海水透明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夜光藻作为一种赤潮生物,其密度增大,分布范围扩大可能消耗大量海水中的营养盐分、氧气等,同时使海水与空气接触减少,水体氧气含量减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A、B、C错误;海域环境改变,会影响鱼类繁衍,导致鱼类捕获量可能减少,D正确。故选D。
21.答案:B
解析:影响海水的温度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能量,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可以影响深层海水的温度,地壳运动活跃,可以释放地球内部能量,使得海水深层温度升高,B正确;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只能影响海水表层温度,A错误;海域狭长只能影响海水的交换,C错误;海洋生活繁盛可以反映海水温度适宜,D错误。故选B。
22.答案:A
解析:红海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海水表层盐度高。BD错误;红海南部与阿拉伯海沟通,海水交换,盐度相对于北部较低,所以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北高南低,C错误,A正确;故选A。
2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夏季水温自南向北递增,冬季水温自南向北递减,AB错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夏季等温线较密集,水温水平梯度较大;冬季气温等值线分布稀疏,南北差距较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2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福建省夏季降水较多,盐度较小,北部有漳江汇入,盐度较低;南部深海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大;AB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垂直深度对海水盐度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
25.答案:B
解析:四个岛屿中马达加斯加岛的纬度位置最低,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所以海水水温最高。B正确。北海道岛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塔斯马尼亚岛拉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格陵兰岛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均比马达加斯加岛纬度高,ACD错误。故选B。
26.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因盛行风驱动海岸线附近的海冰做离岸运动而形成,因此在阿蒙森海冰间湖的形成时期(4-10月份),阿蒙森海冰间湖上空的盛行风应为离岸风,而阿蒙森海冰间湖所在位置为固定冰舌西侧及陆地或冰架北侧,因此其离岸风最有可能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阿蒙森海冰间湖的海冰在海岸线附近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冰的产生需要海水温度下降到冰点之下,而当大气温度低于海水温度时,冷空气会通过增加海水失去的热量进而提高冰间湖的产冰速率,即海一气温差越大,产冰速率更快。由图可知,相比9月份,10月份阿蒙森海冰间湖上空气温回暖,而海水比热容大,水温变化较小,因此可以推测10月份阿蒙森海冰间湖海一气温差减小,进而导致阿蒙森海冰间湖海冰产生速率降低,海冰产生量变少,D正确。
28.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可知,温盐环流是在不同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差异,及盛行风的共同影响下形成,ABC不符合题意,与海陆分布关联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
29.答案:A
解析:冰层的反射率高,浮冰消融导致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①正确;浮冰消融会加速北极航道的开通和运营,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②正确;浮冰消融改变了全球热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可能多发,③正确;北极熊可借助浮冰捕猎和活动,浮冰消融压缩了北极熊的生存空间,④错误;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答案:C
解析: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主要表现为低纬度低盐低密度暖水依靠风海流在海表输送至高纬度海区,变冷变重后下沉,在海底流回低纬其它暖水区。北极浮冰的消融会使得北冰洋水温升高,盐度下降,密度减小,AB错误;变暖的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降低了北大西洋下沉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导致温盐环流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
31.答案:(1)A;B
(2)B;B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入海径流稀释海水盐分
(3)冬季;冬季河流径流量小,海水倒灌作用强
(4)E;D;B;A;C;F
(5)B
解析:(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密度和深度(压力),其中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由此得出,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A增大;纬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的浮力越大,船舶吃水深度越B小。
(2)读图可知,A和B都位于沿海地区,B处有河流注入,A处没有河流注入,可知B处位于珠江入海口,陆地径流的汇入稀释海水盐分,盐度较低。
(3)由材料可知,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当河流的枯水期时,水量少,易出现咸潮。珠江口为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海水倒灌易出现咸潮。
(4)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原料等角度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苞西盐场位于20°N,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故①对应E,②对应D;沿海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有利于晒盐,故③对应B;沿海海水盐度大,说明晒盐的原料丰富,故④对应A;位于雷州半岛西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晒盐,故⑤对应C,⑥对应F。
(5)在货轮载重不变的情况下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货轮从红海(世界盐度最高海区)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盐度高),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盐度低),海水的盐度变化顺序是逐渐变小,密度也变小,吃水不断加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答案:(1)南安普敦沿岸洋流性质是暖流;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河流带来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
(3)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33.答案:(1)A;B
(2)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向低纬和高纬,或向南北)降低
(3)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入海径流
(4)丁>乙>丙>甲
(5)M小于N。理由: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淡水的汇入(入海径流)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M地附近有寒流流经,温度低,盐度较低。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图示,A曲线表示海水的温度;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B曲线表示海水的密度。海水密度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在副热带海区,虽然盐度低,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区虽然盐度偏大,但因温度下降幅度不大,尽管密度增大,却没有出现极值。随着纬度增高,虽然盐度剧降,但因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所以密度继续增大。整体表现出高纬度盐度大于低纬度的情况,符合B曲线,
(2)结合上题解题思路,由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全球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副热带海区所处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蒸发量大,而降水较少,所以盐度最高,全球海水的盐度由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3)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最高。
(4)此图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冬季陆地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同纬度越靠近陆地水温越低,因此甲温度低于丙;乙丙丁温度应该是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因此温度是丁>乙>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丁>乙>丙>甲。
(5)图中M地盐度比N地低,原因是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淡水,河流淡水的汇入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导致盐度较低,且M地附近有沿岸寒流流经,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更少,有减盐作用,盐度更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