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政治试卷本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都全部归剥削者占有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人与人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③巴黎公社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资本主义产生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带来了全新面貌。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B. 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 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4.图片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阶段:人类开始迈入了文明时代②第二阶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社会③第三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④第四阶段: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唐朝是中国古代贡茶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描述了唐朝贡茶院采茶制茶的场景。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创造了制作茶饼的蒸青制法,专门为朝廷制作贡茶。由此可见,贡茶制度( )①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制茶技术的进步 ②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⑧反映了农民被迫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④促进专业化生产,推动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最近一次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即生产的绝对过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本上都是相同表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共产主义难以实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①只有立足国情才具有生命力 ②对中国发展具有永恒指导价值③在中国的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④在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凸显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正确的选择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次关键抉择④我国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某同学在准备主题演讲时选取了以下一组图片作为素材,你认为最符合这组图片主旨的演讲主题是( ) 图一《新青年》 图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三秋收起义 图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 五四运动追求救国强国真理 B.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C.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1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新的革命前途,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新的指导思想,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革命范畴,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4.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探索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革命目标的内在关系,明确地指出,“在现代中国的条件下,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进而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步走”战略构想。材料表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相同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到,经过1949-1952年的奋斗,国营经济已掌握了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尤其是兴建新的大型工业企业的任务,主要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国营经济相对于私营工商业等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材料表明( )①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国营经济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④私营工商业与国营经济联系加深,并实现社会主义初步改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完成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①个体农业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②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体性因素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7.1959年,毛主席在会见某外国友人时指出,一个国家的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不通过自己的路线、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手,而靠别国帮助就不行。靠别国帮助太多是不好的,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帮助为辅”。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国已经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建设过程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完成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各种矛盾显得格外重要。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它们与旧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对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社会矛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及时解决,就会阻碍社会正常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内涵根本不同③必须要把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④它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9.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费时四年,“边建、边改、边学”,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②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苏联的援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根本保障④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0.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说,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在继承前人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由此“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现了剩余价值,由此“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 )①都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1.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以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共八大认识正确的是( )①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③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④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23.“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南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长三角首趟常态化运营的红色旅游列车。该条旅游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被命名为“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精品线路。游客搭乘该列车可以:①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③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国巨变的根本条件④增进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24.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旨在( )①感悟马克思主义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②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多国实践③证实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6分)(2)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论证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74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0分)(3)班级准备出庆祝建国70周年的宣传板报,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标语字数不超过15个。(4分)高一月考政治试卷答案1.【答案】C①④符合题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人与人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会有少部分归被剥削者;③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被剥削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2.【答案】A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故①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故②正确。③:根据教材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故③不选。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故④不选。3.【答案】BA错误,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不是根本原因;B正确,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错误,马克思主义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D错误,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4.【答案】D①错误,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②④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才产生阶级,因此,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社会;人类发展的第四阶段即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③错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5.【答案】A①②正确,唐朝的贡茶院创造了制作茶饼的蒸青制法,专门为朝廷制作贡茶,贡茶制度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制茶技术的进步,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③错误,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④错误,贡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满足朝庭穷奢极侈的需要,又能绕过商品流通渠道,缩小商业经营范围,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扼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维护封建制度的根基。6.【答案】A①②正确,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最近一次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④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表现。7.【答案】C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②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③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说法过于绝对;④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8.【答案】B①错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正确,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错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但并不代表共产主义难以实现;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9.【答案】A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立足国情才具有生命力,在中国的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但永恒的说法错误;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而是强调立足中国国情,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10.【答案】A①②正确,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正确的选择;③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11.【答案】DA不合题意,图片一《新青年》揭示的是五四运动追求救国强国真理,没有完整的揭示这组图片主旨;B不合题意,图片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没有完整的揭示这组图片主旨;C不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题中图片与此无关;D符合题意,这四幅图片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情况。12.【答案】C①④正确,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领导,新的革命范畴,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③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13.【答案】B①④符合题意,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错误,我国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4.【答案】B①正确,“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表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这两个革命是前后衔接的,两个革命完成的任务不一样,一个是民主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③错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步走’战略构想”表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谈到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15.【答案】B①正确,经过1949-1952年的奋斗,国营经济已掌握了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表明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明确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正确,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主要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表明国营经济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明国营经济的地位作用,没体现其与私营工商业的联系。16.【答案】C①错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而不是“适应了”;②④正确,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错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17.【答案】A①②正确,1959年,“靠别国帮助太多是不好的,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帮助为辅”,这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建设过程”;③错误,应该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完全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错误,1956年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开端,1959年尚未完成“第二次结合”。18.【答案】B①正确,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它们与旧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矛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及时解决,就会阻碍社会正常发展;②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③错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正确,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19.【答案】B②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苏联的援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帮助,但不是根本保障,故②③错误。①④:“边建、边改、边学”,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故①④正确。20.【答案】C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③正确,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准确说明了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历史意义;④错误,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是空想社会主义所犯的错误。21.【答案】C①错误,1953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③符合题意,中共八大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④错误,2012年,我国进入新时代,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当时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2.【答案】B①②正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也说明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错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该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23.【答案】C②④“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呈现的是建党百年历史,游客搭乘该列车可以了解党史,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增进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认同,②④正确。①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故①错误。③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国巨变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条件,③说法错误,排除。24.【答案】D①②不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这两个选项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其科学性;③④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25.【答案】B①④符合题意,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旨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马克思主义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②不合题意,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并不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多国实践,而是提高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不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目的。26.(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6分)(2)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①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剥削,但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力得到解放。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2分)27.(14分)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③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8.(1)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4分)(2)(10分)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4分)①74年奋进,74年辉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②举国上下共庆贺,祝愿祖国更强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docx 高一月考政治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