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与社会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乡村振兴
落后农村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智能产业
传统产业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光伏发电
火力发电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折叠手机
公用电话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高铁复兴号
绿皮火车
课堂导入
对比下列图片,谈谈有何变化?
高楼
平房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①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②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经济、社会、文化、
生态等各领域
(领域)
(空间)
(时间)
2.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基础
相关链接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质和量的统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必要性
重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1)总体角度: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2)需求角度:要坚持扩大内需的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供给角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供给侧
刺激
三去一降一补
减少无效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中高供给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需求侧
刺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达到扩大内需、
消费升级
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
(消费端)
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生产端)
互为动力
三驾马车
生产要素
推 动
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供给质的问题,需求侧改革则聚焦在需求量的扩张。
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拓展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5强国+1中国)
相关链接
①含义: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②地位(原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③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
P41相关链接
就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它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价值创造的能力。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
虚拟经济
“钱生物”
“钱生钱”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实体经济的发展无法脱离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在根本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拓展:数字经济(信息经济):
---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产业振兴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人才振兴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激烈各类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文化振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生态振兴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进“厕所革命”,打造美丽乡村。
组织振兴 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推进高质量发展总要求
课堂小结
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样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6、 总体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高质量发展含义
1、首要任务是什么——高质量发展
3、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或意义—为什么
怎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