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必修4第一课至第三课第二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皮埃尔·阿多是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何为哲学?”在他看来,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哲学魅力是①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②哲学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之中④哲学是热爱智慧的学问,是“现世的智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与该观点属于同一哲学基本派别的是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④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是中西书局出版的系列哲学科普读物。该读物旨在引领青少年进行哲学思考,通过问题意识引出哲学思考过程,进而为青少年搭建哲学思考方式。《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出版的意义在于①能够为青少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指导②能为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③为青少年认识世界提供零散的根本观点和总【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第1页(共6页)】25-T-146B的看法④为青少年学习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性情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同样也是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说来,汉代经学一般是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魏晋玄学则强调性情是自然而有,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材料中性情问题之争是①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争论④客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宋人张载提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这一使命的追求者和兑现者。马克思学说的担当意识,正是“为生民立命”;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指明方向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关于这一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以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新时代之治(③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集体智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④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人类使用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无冰表面来提供食物、养活自己。但是,现在每四公顷土地中就有一公顷土地的生产力正在下降,影响到32亿人,并削弱了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的能力。这进一步佐证了①自然界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②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会进人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绪。这表明A.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B.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根本源泉D.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第2页(共6页)】25-T-14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