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邵东一中2024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A C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B A A
17.(1)分布特点:全省雷暴活动频繁;北部多于南部;内陆多于沿海;儋州地区是雷暴活动高值区(三亚为低值区)
(2)位于热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受热带低压(台风)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海岸线漫长,中小尺度海陆风与大范围季风环流叠加,大气运动复杂多变。
(3)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发生的空间尺度较小、影响范围小;影响因素多,突发性强。
18.(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粗盖。
(2)地处西风带全年多盛行强劲的偏西风,树木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加之土层瘠薄,树根扎不深。
(3)①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力强大;②当地降雨、降雪多(斜坡屋顶利于排水);③材料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④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
19.(1)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日温差增大;夏季气温升高,冬季气温降低,年温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2)差异:西部盐度比东部小或东部盐度比西部大。原因:西部有淡水河流水注入,稀释湖水,盐度小。
(3)湖泊面积和深度大,水量大,热容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为高山环抱,冷空气难以入侵;湖水盐度较高,不易封冻;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4)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答案第1页,共2页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 理
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
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2024.10.12~13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一方面产生碳排放,一方面又实现碳减排和碳吸收,从而达到“碳中和”。下图示意光伏发电景观和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实现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为提高发电效率,戈壁地区须不定期用清水清洗光伏板表面的尘埃,戈壁滩光伏电站建成后对当地植被生长的有利影响体现在( )
①降低土壤盐渍化 ②提高地表温度 ③提高光照效果 ④补充植被水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净活跃度指一定时期某区域内就业人口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的差值,可表示该区域就业吸引力的大小。下图示意武汉部分地区的净活跃度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2017-2019年,图示区域( )
A.就业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B.青山就业人口总量减少
C.纸坊就业吸引力最大 D.豹澥就业吸引力最大
4.为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豹澥注重产业升级 B.纸坊增加住宅面积
C.引导阳逻人口外迁 D.物流业向中心城区迁移
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5~6题。
5.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6.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陆相红层为物质基础,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在陕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连片分布的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其中陕西省靖边县龙州镇有一大片特殊的丹霞地貌,因其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如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对该地“波浪式丹霞”的形成后期影响力最小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冻融风化 D.温差风化
8.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
A.陆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黄土堆积
B.陆相沉积—黄土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黄土堆积—地壳下沉—陆相沉积—风化侵蚀
D.风化侵蚀—地壳下沉—陆相沉积—黄土堆积
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
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9.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0.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甲地相比,乙地( )
A.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
C.夏季降水概率较高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12.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14.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全球性的地域差异形成陆地自然带。下图为欧亚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自然带序号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B.I苔原带、Ⅱ冰原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C.I冰原带、Ⅱ苔原带、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I冰原带、Ⅱ高山植物区、Ⅲ亚寒带针叶林带
16.图中自然带Ⅱ在M处向南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答案必须写到答题卡上)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雷暴的发生除满足丰富的水汽、极不稳定大气和强烈的抬升等条件外,还与地表下垫面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雷暴天气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其准确预报是一大难题。海南岛雷暴天气发生极为频繁,夏季的白天多发,但三亚市全年白天雷暴只占38%。下图为海南岛雷暴发生频次图。
(1)描述海南雷暴空间分布特点。(4分)
(2)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海南岛雷暴多发的原因(6分)
(3)说明雷暴天气难预报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某高中学校的师生2023年2月20日去火地岛研学旅行,以下是他们的游记摘要: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火地岛上的小木屋和火地岛南部的“醉汉树”。
(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6分)
(2)分析在火地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4分)
(3)乌斯怀亚的民居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请指出其反映出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左图为中亚区域主要湖泊分布图。
材料二: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位于伊犁河下游的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西湖广阔而水浅,水深不超过11米;东湖水面窄,水深约25米。
材料四:伊塞克湖位于北天山的昆格山和泰尔斯凯山之间的盆地,湖面海拔1600米,水域面积6300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702米,为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湖水盐度较高(5.8‰),为高山不冻湖。下右图为伊塞克湖。
(1)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4分)
(2)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两湖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简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6分)
(4)分析伊塞克湖东岸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