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A C A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D A B A C B C
21.(16分)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22. (8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 (16分)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③有怎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
④社会形态的更替受制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独龙族成为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 )
①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矛盾的社会
②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③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④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的平等合作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私有制的出现促使社会贫富差距变大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封建士地所有制是( )
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④以封建特权制度为基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①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 ②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③没有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为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小华搜集了一些资料.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共产党宣言》——阐明共产党的性质、待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③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④三大工人运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越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8.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下列不属于两大任务的内容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D.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同步富裕
9.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毛泽东同志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1. 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演说,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他指出,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亦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理解准确的是( )
A.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革命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D.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迅速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党的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是( )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
①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指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④提出应首先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关系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
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长城汽车借中国加入WTO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17.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次释放“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的信号。由此可见( )
①持续不断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进行到底
③中国实现了由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
④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及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 )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突破了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1857年经济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第一次在美国发生,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阐述其基本特征。(16分)
22. 新中国成立后,接下来是要完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苏联用暴力的方式而最终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弹与破坏力,中国在对资本主义的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选择了用和平赎买的方式,相对较为温和,减少了社会的反弹与动荡,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也较为顺利。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8分)
23. 历史行进到1978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40余年,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风生水起;从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闯出一条发展新路;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最壮丽的气象。
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最壮丽的气象。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