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温故而知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础(决定)反作用启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启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发展深化依赖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和特点2.认识的特点1、真理的含义:有用的就是真理被大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圣人之言、领袖之话是真理关于真理的大讨论真理到底是什么?知识回顾: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1)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2、真理的特点思考: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你喜欢下雨天吗?你看到了什么?思考1: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思考2:对多种不同的认识,是不是每个认识都是真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认识具有多样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注: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等主观因素而改变真理具有唯一性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思考:“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否适合于任何条件?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理论(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从时间上讲,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疑难解析: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三角形内角和)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是确定不移的,这可以看出真理具有绝对性;01 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真理)0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断向前发展和逐步深化,真理又具有相对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相伴而行(p55)①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不顾实际情况照搬过去经验,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思考:从上述原理可知真理与谬误具有什么关系?对立统一①对立:真理和谬误之间是有严格的界限的。②统一: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判断对错:真理中包含着谬误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真理的 客观性真理的 条件性真理的 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有且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①要把握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②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③正确对待和改正错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小结: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解析】选B。题干漫画表明,多跨一步,或许就会发生“是”与“非”的转化→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是强调真理的客观性,A与题意不符;漫画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体现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与题意不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D说法错误。B盘点中国人口政策演变: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后,我国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称为“英雄母亲”。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49年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为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政府只好采取“急刹车”办法。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由于中国出生人口振荡走低,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2021年,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政策放松释放了之前堆积的生育意愿,但反弹持续时间和幅度都远低于预期,且因为养娃成本高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低。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什么一直在调整?这体现了我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什么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主体差异性)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认识的进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原因:材料:我国现在社会老龄化程度高,人口出生率低,并受到养娃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较低。基于对现在的人口生育现状的认识,开始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思考:我们对社会生育现状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吗?这说明了认识具有什么特点?2、认识具有无限性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的②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的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原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认识具有无限性并不代表人类的认识可以超越客观历史条件。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无计划无节制的鼓励生育,经过了70多年的历程后,现在国家层面通过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再次开始鼓励生育。计划生育下的三孩政策,推动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思考:现在的人口政策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说明认识具有什么特点?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循环往复认识论小结: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无、上)1.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性3.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客观的(最基本属性)具体的有条件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不怕犯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原 理方法论方法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