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学时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前准备: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认识具有反复性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做任务 探问题 解疑问
任务:探究抗疫精神的形成原因和时代意义
活动一:在当时疫情尚未结束甚至形势还很严峻的情况下,为何要推
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说明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二:磨难时刻,造就伟大精神;危机关头,凸显精神力量。“抗
疫精神”的形成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

活动三:运用所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抗疫精神”会不会过时?
它有什么时代意义?
疑问:请将自己的疑问写到后黑板疑问区,随时准备质疑。
劳动使人直立行走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积极地改造自然。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需要使人直立行走,解放双手。
劳动过程中的交往和协作促进了语言的形成
“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
恩 格 斯
劳动不仅使人学会制造工具,还促使人思考问题
材料:“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一、社会生活的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思考:劳动对社会和人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有作用?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
实践
改造自然: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变革社会: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科学实验: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过程
精神生活过程
社会
存在
社会
意识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E .抗疫精神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F .自然地理环境 
C .生产关系   G. 文学艺术
D .生产力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
“钟南山”这三个字,祖国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钟南山时隔17年再次挂帅亲征,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他无疑是我国抗击传染病的英雄。
思考:到底“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一辩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德·尼采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历史唯心主义
(唯心史观)
思考:
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
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克服旧的社会历史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即从社会存在角度去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
结婚三大件
想一想:2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宗教所描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深入思考:歪曲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吗?
活动二:磨难时刻,造就伟大精神;危机关头,凸显精神力量。“抗疫精神”的形成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生动体现。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考:在社会主义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们过去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导致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内越计划越穷。邓小平大胆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种认识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有正确、错误、先进、落后之分。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最主要的表现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思考:所有的社会意识都是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之下产生的吗?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性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
④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活动三:运用所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抗疫精神”会不会过时?它有什么时代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化发展。抗疫精神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具体内涵,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不会过时。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抗疫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
的反映了现实,是中国人民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精神密码。
小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质
社会存在
意识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拓展思考:
2.物质、意识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
实践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课堂小结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