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回答世界是什么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回答世界怎么样联系、发展、矛盾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回答如何认识世界(认识、实践、真理)社会历史观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人生价值观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主要讲价值、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一目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 主 学 习1、什么是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基础是什么?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特点?3、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情境导入:延迟退休势在必行议学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着眼长远,经过长期酝酿、充分研究、审慎决策作出的重大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延迟退休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适应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任务:说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为什么势在必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基与什么形成的,遵循着怎样的规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知识梳理: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 P76-1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大小)延迟退休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侧重点:行动去不去做侧重点:重在评判值不值得、该不该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行动)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客观实际)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8岁,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侧重点:重在说明情况是什么?怎么样?价值选择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知识梳理: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基础(值不值得)(去不去做)(认 知)(行 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即:先判断后选择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体现知识梳理: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实质: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启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议题活动任务:为什么人们对于退休年龄政策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着怎样的特点?对于延迟退休,大家看法不一。专家认为,延迟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压力的必要之举。领导对此态度积极,认为到时已不用操心孩子生活,过早退休又比较无聊,不如参与退居二线的工作,还能继续发光发热。而许多年轻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迟退休意味着岗位减少,年轻人工作将更加难找,岗位竞争将更加激烈。更何况,许多年轻人步入职场后便面临着房贷、车贷、育儿及生活成本压力,失去工作或降薪无疑会让他们雪上加霜。思维碰撞:思考:弹性自愿延迟退休政策下,两位军人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知识梳理: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2)阶级性: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② 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例:“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马克思(3)主体差异性: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②要求:我们要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这么做。知识梳理:4.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最高标准)(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根本的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最高价值标准: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的价值追求: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②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④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知识梳理: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知识梳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含义、关系特征正确标准社会历史性:时间、地点、条件不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主体差异性:地位、角度、立场不同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人民至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当堂巩固: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